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别把“敬礼娃娃”们当成煽情道具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19 09:13:12

  汶川地震中,被解放军战士从废墟中救起的3岁男孩面对镜头敬礼,震撼了亿万观众。16日,公安部新闻发言人单慧敏表示,年仅3岁半的“敬礼娃娃”小郎铮将登上公安部的牛年春节晚会。(《北京晨报》12月17日)

  “敬礼娃娃”郎铮要上公安部的春晚了,这一消息并没有让我感到意外。在迎接牛年到来的一系列大型娱乐节目中,甚至是央视春晚,如果不出“意外”,以“郎铮”为代表的在汶川大地震中“成名”的多位少年儿童,将会出现在舞台和荧屏上。其实,从“敬礼娃娃”到“可乐男孩”,从“儿歌女孩”到“手电筒女孩”,从坚强的“芭蕾女孩”到从废墟中背出两名同学的小英雄林浩,我们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在电视娱乐节目中见到了他(她)们那稚嫩的面孔。

  灾难,让人警思,也催人奋进。突如其来的四川汶川大地震,突发的生命灾难,在瞬间激发起自强不起的生命意志,激发起中华民族心手相连的巨大凝聚力,抗震救灾,可歌可泣。在灾难结束之后,用文艺的形式对灾难进行文化的反省、对灾难中的人性和英雄主义品质进行赞颂,势在必行,这是一种文化的梳理,精神的提炼,我对文艺节目引入“灾难元素”高举双手赞成。

  但文艺节目中的“灾难元素”不能异化成一味的“悲情娱乐”,千万别把“敬礼娃娃”们当成了煽情的道具。这种担忧绝非是杞人忧天。记得前不久,某电视台的一次娱乐节目把汶川地震中的一位“英雄少年”请到了舞台上,主持人用颇具煽情的语气描述着灾难到来的可怕场景,然后又对着镜头,一遍遍地问这个父母双亡自己幸存下来的孩子:“5月12日的那一幕你应该记得非常清楚,你能给我们讲一讲当时的情景吗?”、“此时此刻,你想对你在天堂的父母说些什么心里话?”……让一个不到10岁的孩童去当众一次次回忆灾难,这是不是有些残忍?让一个失去父母的孩子在娱乐活动中抒发对亡故父母的“怀念”,让一个还没有学会表达情感的小学生去背诵事先写好的灾难台词,此时此刻,在聚光灯下,他们像不像一个个任人摆布的玩偶?

  在汶川大地震这场重大的灾难中,涌现出了一批英雄少年儿童。他们在灾难面前临危不惧、舍己救人,幼小的生命发散着绚烂的生命光辉,无私无畏的精神感动了整个中国和全世界。这些,是值得讴歌和褒扬的。但千万不要忘记了,他们还是一群人生观和价值观没有定型的孩子,在灾难之后,最终还是要一一回归平凡和平淡的生活。过度和过多的娱乐追捧炒作,并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与“敬礼娃娃”们相比,在地震灾区,有太多太多灾后幸存的孩子需要关爱和关怀。我们与其把太多的时间、精力以及资源“消耗”在过度打造“地震童星”上,不如俯下身来,为那些见不到摄像机和闪光灯的孩子们做一点实事,力所能及地献出我们的爱心。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