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久辛
1、当年凭电影《红高粱》摘取国际金奖的导演张艺谋出任奥运会开闭幕式总导演,标志着中国先锋艺术进入了国家话语中心,为形成新的主体文化精神,展现出了非常生动鲜活、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虽然张艺谋不是作家,但他的成名作全都是改编自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中篇小说,如《红高粱》(莫言小说)、《菊豆》(刘恒小说)、《大红灯笼高高挂》(苏童小说)、《秋菊打官司》(陈源斌小说)等等。换句话说,他的成功也标志着中国当代小说的成功。因此,他进入主流、主体文化中心,同样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进入主流、主体话语中心。
2、法籍华人作家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标志中国对外开放达到了空前的自由的极致。高行健(1988年出国)在没有加入法国国籍的十年时间里,一半获奖作品在国内写作完成。从粗识法语到运用法语写作,高行健的经历证明:中国作家有智慧有能力在十年时间里掌握西方文化的精神,并按西方艺术理念写作进而达到巅峰状态——摘取诺奖桂冠。这仍然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之一,虽然是“墙内开花”却“墙外香”。
3、《废都》作者贾平凹新著《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标志中国文学的相关组织机构更加尊重作家的创作自由,更加理性地看待作家和作品,不会因噎废食,目光淼远。
4、德国汉学家顾彬炮轰中国作家和作品,甚至带有侮辱性和挑衅性(“二锅头”说与“垃圾说”等等),但中国媒体包括网络均能全面报道和转载,标志中国文学评论的舆论环境、作家及公众的接受心理等等,越来越趋于包容与理性。换句话说就是更加大度与成熟。
5、从1978年徐迟发表的《哥德巴赫猜想》等大写科学精英的报告文学,到近年王宏甲、李鸣生、徐剑等的长篇报告文学《现在出发》、《走出地球村》、《中国863》、《智慧风暴》、《大国长剑》、《贫穷致富与执政》等的发表,并先后荣获鲁迅文学奖,标志中国作家积极参与国家主体文化的建构与创造,已经全面进入高科技、教育乃至国家政体改革和执政的方方面面。
6、作家铁凝当选中国作协主席,接替文学泰斗巴金生前之位,以及诗人吉狄马加、作家张平当选副省长等,标志中国政府更加理性地推进打破论资排辈、文人不能从政的传统观念,进入对“软实力”开发的更加务实、理性与科学的,尊重艺术规律的新阶段。
7、梵学泰斗季羡林先生对中国文学的基本否定的言论遭到数十万网友的异议,标志任何权威如果偏离本专业而去干涉其他专业,都将会遭到阻击、反对,甚至攻击。这表明权威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有限的而不是包罗万象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谁,都要慎重使用发言权。
8、新的传媒已经崛起,即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主要渠道。这标志着几家大报大刊垄断传媒遮蔽资讯的时代已经受到挑战。数以千百万的网站与个人博客,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新传媒。它提醒政府关注民意,提醒中国作家的写作要更加开阔、宏伟、客观、理性,迫使中国文学进入缓慢思考与宁静写作的时代,那种凭激情创造的状态,将越来越感到才华的受限与思想的贫乏。
9、以唐浩明、二月河、熊召政为代表的新历史小说的崛起与引起轰动,标志中国作家获得了更加深邃的历史表达力与感染力,从而告别了阶级斗争的历史观熏染下的创作。如,姚雪垠《李自成》式写作的终结,从而显示了新历史小说的多元思想、文化品位与语言成色的更加成熟,构成了新时代、新生活建设的一面镜子,与当代文学构成纵横历史现实的文学新局面。
10、80后作家偏执单薄的文学受到青年网友的追捧,标志着更年轻的作家及文学爱好者渴望参与当代文学建构的责任与使命、渴望表达的急切与不择手段,甚至是追名逐利的亚健康心态,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的关注。相信他们会听进忠良的引导,并逐步成熟,写出无愧于人的优秀作品。
综上十大标志,回顾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文学,我的判断是:黄河九十九道弯,但方向是正东。有狂涛也有微澜,有浊流也有清溪。其发展趋势是——东方文化、东方哲学、东方艺术等等观念正在由内向外漫延。东方古国从开始的吸纳外来文化,到接收外来文化并相融合的阶段已经接近成熟。与此同时,东方文化、哲学、艺术观念等等,正在向全球悄悄地、慢慢地流去,而且速度会越来越快。虽然就人类发展来看可能是短暂的,但就五千年的东方古国来说,这个漫向世界的时间不会太久。因为这是一个传媒信息的时代,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的,地球在公转,而且越来越快——这就是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