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六七千元割阑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17 10:26:19

  4岁的外孙女忽然得了阑尾炎,医生说得赶快。于是,住院、检查、手术、护理,六七天折腾下来,一结账,七千多元,乖乖,一天一千啊!好在外孙女有医保,最后掏了一半左右的钞票,要是没医保可就惨了。虽然女儿、女婿没说什么,但从安徽来的保姆却有些愤愤不平了:在农村一年才挣几个一千啊,谁能生得起“这个病”啊!

  你可别说,还真就有人生不起“这个病”。我去陪护外孙女时听说了这么一件事:一对外地来的农民夫妇,带着已经阑尾化脓的孩子来医院求治,一听说割阑尾半个万都不够,吓得抱起孩子就走,连声叹息:治不起治不起,还是回家想办法吧!一个农民有什么办法好想呢?听到这件事的人没有不为这个祖国花朵可能遭遇的命运担心。

  一个小小的阑尾炎都生不起,还敢得别的病吗?老百姓中早就流传这样一些民谣:上一趟医院,一年活白干;看个门诊,一头猪送人;得个阑尾炎,成了穷光蛋------这其实都是民众心中的酸楚啊!只是以前我们还没有太直接的感受,而外孙女的一场小病却让我们一家对眼下的“看病贵”,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无怪乎去年全国两会前后,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中国看病不贵不难”的屁话一出,立即被网民们骂得狗血淋头;无怪乎有关权威部门不得不承认,多年来的医改遭遇了滑铁卢。

  其实,现在看病不光贵,而且烦。一人住院,全家“上班”,我的女儿、女婿、我太太再加上保姆,轮流值班、陪夜,全家正常的生活秩序全乱了。外孙女床头的牌子一会儿三级护理,一会儿二级护理,但护士们“理”都不“理”,全靠家人忙活,就连要塞进肛门的药片也是护士拿来让家长操作,但护理费却不能少交一分钱。

  树老根多,人老话多,看到这情形我就禁不住叨叨起当年我得阑尾炎住院的往事。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正上大学的我被确诊为阑尾炎。那天临近中午办完手续走进病房,我刚坐下,护理员就送来一碗鸡蛋面,这在那个年头是典型的“病号饭”。我吃完便睡,一觉醒来,只见脱在地上的胶鞋和袜子已被护士洗得干干净净晒在外面呢!至于住院费------还没等我说完,老伴就出来叫停:老母猪想着万年糠,翻那些老黄历干什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

  是啊,现在是二十一世纪十年代末,信息时代,但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是不应当改变的,特别是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里。医院不能只追逐利润,不能只顾赚钱,起码得让人生得起阑尾炎才行。听说新的医改方案年底出台,但愿这个方案能让人不怕得个头痛脑热什么的。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