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因女儿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竟持擀面杖将年仅13岁的独生女儿小芳活活打死!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一审宣判,小芳的母亲苏卿(化名)因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小芳的父亲江先生11日告诉记者,在接到法院的判决书后,认为“判得有些轻了”,他已申请上诉,“要为死去的女儿讨个说法”!(《扬子晚报》12月12日)
年仅13岁的小芳因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而被母亲活活打死!这样的事实确实够骇人听闻了,在骇人听闻的背后,如果人们只是解读到一位恶毒得近无人性的母亲,又或者小芳的父亲最后通过法律,追加了苏卿更重的判罚,都不足以还小芳之死应有的反思。
小芳确实死于母亲之手,但在小芳之死的背后,却有很多值得体味的东西,其中看似体现出学生崇高品质的捐款活动,就应该浮出水面,将其光环背后极为丑陋的一面展示在公众面前,还公众一个真实的捐款活动,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不再受捐款之苦,也好让捐款活动真正体现出孩子最为本真的崇高思想。
号召学生为四川地震献出爱心可以,只要这些爱心都是出自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是在老师正确引导之下献出的爱心,无可厚非。可是,如今很多捐款活动已经变味了。老师不是正确引导学生如何献出爱心,而是在班级大肆宣传谁捐得最多,号召孩子向这些同学看齐,学校也不是宣传力所能及、自愿捐款的原则,而是将捐献最多的学生名单公布出去,好让那些榜上无名的学生感到脸上无光。即使这种脸上无光的感受并不是学校有意强加的,但是在那些年幼无知的孩子看来,捐得少就是脸上无光!按理说,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理应懂得这些简单得无法再简单的道理,学校却很少向孩子解释这份捐款榜单的意义,而是让孩子进行错误的解读,这就很危险了。当爱心捐款成为一种攀比时,它就深深地伤害到了广大学生,重则会让一些捐款少的学生感到抬不起头,生活在自卑的环境里。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真实情景:孩子回家说要捐款,父母只给两元,这时孩子不愿意了,说两元太少,怎么也不肯接过,父母自然生气起来。父母一生气,后果很严重,少则惹来骂声,重则招来皮肉之苦,虽然小芳只是一个很特殊的个案,但是那些受到皮肉之苦而无生命之虞的孩子有多少,教育部门、班主任知道吗,去了解过吗?甚至政府有关部门,知道学生捐款活动的这些“潜规则”吗?
他们不会知道的,他们只关心捐款的数量,学校喜欢从捐款的数量来评价孩子的好坏,政府部门喜欢从捐款的多少对有关单位进行奖励。其实,捐款能不能体现一个小学生的优秀品质,笔者还持保留态度,我只知道那些孩子还不懂得钱多钱少都是献出爱心的行为,他们只知道钱交得少了,就比其他同学差了,他们就必须不能输给别人,这就是为什么现时很多学生对父母给的区区“两元”捐款不感冒的原因。只可惜,学生的这些心理不但不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还被学校无情地利用了……
小芳的母亲不能为死去的孩子负责,我相信她是爱小芳的,如果不爱了,她不会给小芳40元钱去献爱心的。小芳父亲为女儿讨说法,只是讨错了对象,他最应该讨说法的,就是压在孩子头上的所谓爱心捐款,正是这种已经变了味的爱心活动,使一位年仅13岁的女孩失去了生命。那些曾因捐款活动责骂过孩子,甚至打过孩子的父母,请你们原谅孩子,孩子也只是一位受害者!
该重新审视小学生为灾区捐款的活动了,别让这些体现着爱心的活动在孩子的心灵里留下不清洁的阴影,让虚假过早在孩子的心灵里落地生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