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常凑巧,在这个元旦前的大档期先后有两部题材上极为相似的影片上映,这两部片均为人物传记片,地域上是一南一北,行当上是一文一武,两个主角同样均由香港明星演出,而且两人在民族危难时期均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最早上映的是《梅兰芳》,即将上映的是《叶问》。
《叶问》主角就是姓叶名问,佛山人氏,“咏春拳”一代宗师,其出名是因为他是国际巨星李小龙的师傅。《梅兰芳》里的梅兰芳,其名气比叶问大得多,当属一代京剧红伶。
《叶问》无疑是属所谓“边缘文化”,而《梅兰芳》绝对就是被视作正统的中原文化。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正正是边缘文化不断向中原文化进行挑战的30年。从所谓“港台流行文化”到“生猛海鲜”、“粤语北伐”等文化现象无一不是边缘文化在向北扩散并为大多数城市年轻人所喜爱,渐成为内地生活方式之一。因此,原来不过是小城佛山的一个精通武功师傅叶问,顶多只在珠三角稍具名气,但如今的他因为弟子李小龙而被搬上了银幕。而李小龙也因而可以被视作边缘文化最成功的典型——是他令“边缘文化”不再边缘。
有趣的是,早年南派功夫,在省港被称之为“国术”(香港至今仍如此称);而京剧,早年则被称为“国剧”。一南一北、一文一武,均各自冠为“国”之首,即堪称代表中国国家之意。但是,因为香港拥有当时中国拍摄电影最方便和最无约束的条件,利用电影这一载体,很好很有效地将“国术”传播开去,并创建了功夫片/武侠片这种类型电影,进而在国际上赢得声誉,是李小龙令Chinese Kung Fu(中国功夫)名扬四海。
梅兰芳曾有“伶界大王”之誉,之后更成“国宝”,是因为他在京剧造诣上的登峰造极。然而影片《梅兰芳》却因为受制于某些必然因素,既宥于真人真事的同时,更将个别事件作了完全是另外一回事的描述。例如梅兰芳与孟小冬之间,影片发生的情节是梅的密友邱如白不想让孟小冬再缠住梅兰芳,设计了行刺孟小冬的一幕,意图吓走她。但事实真相是,梅兰芳已娶孟小冬为第三个太太,结婚九个月后,孟小冬一个粉丝、北平一大学生李志刚要枪杀梅兰芳,不料却错杀了梅的一个朋友,此事轰动京华。梅兰芳经此事,遂逐渐疏离孟小冬,而不是像影片那样未成婚孟小冬就迫于无奈离开梅。这也是受到要将梅兰芳描绘成“完人”的无奈……
相反,从影片《叶问》看,就可以悟到叶问后人并无对影片有太多的要求或限制,这或许就是生活在香港的原因,思想总会相对较为开放些。可见,在法治环境较完善的香港,只要不抵触法律底线,就不会有问题,电影创作因而就会有较大自由度,传主家人或后人也就不会太执著于某些无关大雅的事。那么,《叶问》不会那么拘谨,来得挥洒些、自然些,可观性也应当强些。特别是影片里的打斗场面,颇见震撼。
电影当属流行文化。尽管《叶问》和《梅兰芳》均称为人物传记片,但是在实际类型上,前者就属动作片,后者则为文艺片了。《梅兰芳》肯定会在北方受欢迎,但到了南方,特别是像珠三角城镇(近年珠三角已有了多家与京沪穗等同步上映首轮电影的影院)恐会与北方相反,然幸而有黎明,毕竟他还是有不少粉丝。《叶问》则属较传统的动作片,甄子丹近年主演的影片均受欢迎,人们也应会很有兴趣,看看李小龙的师傅究竟如何厉害。如此说来,《叶问》或会南北“通吃”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