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场浓浓大雾笼罩四川盆地
东北网双鸭山12月9日电 双流,能见度30米;郫县,能见度40米……昨日上午,一场浓浓大雾笼罩四川盆地,成都周边个别郊县能见度都降到了50米以下,新津、温江、崇州、蒲江、大邑、邛崃的能见度小于200米。
早上6时,四川省气象台发布了今冬首个大雾橙色预警。随后,包括成都市气象台在内的10个城市的气象部门先后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德阳、资阳、绵阳紧急发布大雾红色预警。
中午12时,雾气由南向北消散,四川省气象局解除大雾橙色预警信号。气象专家称,这是成都今年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雾。
浓雾弥漫
橙色预警高悬6小时
昨日早上,成都四处弥漫着雾气。大邑、邛崃、新津、蒲江、崇州、温江的能见度小于200米,双流、郫县的能见度小于50米。早上6时,四川省气象台随即发布今冬首次橙色大雾预警信号,提醒市民做好防护准备。
上午9时,太阳出来了。成都的气温为5摄氏度,空气的相对湿度保持在90%的高水平上,阳光下雾气并无消散的意思。据卫星遥感浓雾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显示,昨日全省有66个气象站都出现了大雾,特别是成都、绵阳、德阳、简阳、资阳、乐山等城市的雾特别大。
中午12时,雾气才由南向北消散,四川省市气象局解除大雾橙色预警信号。四川已基本具备人工消除大雾的能力,并处于试验阶段,但是由于成本限制,暂时没有进入业务阶段。未来三天,盆地各市还将有雾,局部地方有大雾。专家说,近期没有冷空气影响,也没有降雨,大雾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成都多雾
可能有一定人为因素
据省专业气象台的专家介绍,除了具备成雾的基本自然条件外,成都浓雾频发还可能和人为因素有一定关系。专家称,雾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靠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汽很充足,遇冷时能达到饱和状态;二是大气层结构较稳定,并有充足的凝结核———悬浮物质存在。因为北方冷空气入侵成都后,由于盆地地形,冷空气无法扩散,于是很容易形成大雾。此外,雾形成需要的凝结核大部分由悬浮颗粒物组成,城市内如果汽车尾气、工地扬尘、工业污染增多,凝结核也会随之增多,如果同时满足了水汽饱和等成雾的基本条件,就很容易形成浓雾,造成空气污染。
大雾惹祸
入冬以来成都大雾频频闯祸
11月1日,大雾。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关闭1个多小时,近7000名旅客的出行受阻。
11月2日,大雾。成乐高速因大雾天气全线被迫关闭,成乐高速眉山青龙段连续发生四起车辆追尾相撞事故,造成5人受轻伤。
11月25日,大雾。成绵高速德阳至广汉路段31公里至约34公里处发生多起连环车祸,出事车辆多达20余辆,导致2人死亡,4人重伤,20余人轻伤。
大雾预警
大雾黄色预警: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10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预防指南: (1)驾驶人员注意浓雾变化,小心驾驶;(2)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注意交通安全。
大雾橙色预警:
6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小于100米的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小于1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浓雾且可能持续。
预防指南: (1)浓雾使空气质量明显降低,居民需适当防护;(2)由于能见度较低,驾驶人员应控制速度,确保安全;(3)机场、高速公路、轮渡码头采取措施,保障交通安全。
大雾红色预警:
2小时内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或者已经出现能见度低于50米的强浓雾且可能持续。
预防指南: (1)受强浓雾影响地区的机场暂停飞机起降,高速公路和轮渡暂时封闭或者停航;(2)各类机动交通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