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社会点击 正文
听民声 解民难 帮您办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08 10:46:22

  东北网双鸭山12月8日电 王崇飞。

  对于这个人,很多常看报的人都很熟识,但对他的印象却大相径庭,有的人说他好,古道热心,救人于困难;有的人说他欠,瞎管闲事,油盐不进。

  其人,男,36岁,双鸭山日报群工部主任、首席记者,更多的人管他叫王帮办。

  在他的档案中罗列着市宣传系统先进个人、市优秀新闻工作者、市政府记功奖励、市首届优秀志愿者等等好长一串的各种荣誉。

  和崇飞接触久了,越发的发现他身上有股“侠”气。虽不能像小说中的劫富济贫,但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事还是经常在他身上发生的。

  那是2005年的不知道第几场雪,一群满眼无助、身着单衣的农民工找到了王帮办。他们是河北省隆化县来我市打工的农民,因为用工单位拖欠工资,他们没钱买棉衣、没钱买回家的车票,甚至连吃饭的钱都成问题,来找王帮办前,他们已好几天没吃上一顿饱饭。

  王帮办立马给他们买来吃的、喝的,看着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王帮办怒了,一面撰写了《帮办与市劳动保障监察队联手为农民工讨薪8000多元》,一面积极与市劳动保障监察队联系。在随后的几天里,王帮办为了此事四处奔波。经过他的努力,蛮横的用工单位终于支付了拖欠工资,当几位流血流汗不流泪的汉子接过钱的时候,泪水流了满脸……

  2005年到现在,王帮办联合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为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80多万元。

  2007年5月,王帮办在外采访返回的途中,得知被父母遗弃的5岁女孩欣欣遭到了伯父伯母殴打至骨折,在人民医院想放弃治疗。他立刻赶往医院,一方面联系医院对小欣欣开展紧急救治,一方面联合公安部门帮助小欣欣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安排好一切的时候已经是晚上12点多,他顾不上休息,啃着面包连夜撰稿,随后的几天,小欣欣的事被大篇幅、连续的刊发在《双鸭山日报》的重要位置,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和他的教育下,小欣欣的伯父伯母深深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忏悔不已。

  在王崇飞多年从事政法新闻报道中,他的足迹遍布了我市各个角落:跟随法院执行人员深入一线,探寻执行难的根由;与公安干警冒着生命危险抓捕犯罪嫌疑人;和技术监督局、工商等部门的执法人员深入非法加工点,查处黑心棉、假冒伪劣电缆、化肥、假种子等违法行为……采写了大量的新闻稿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王崇飞创办“帮办热线”以来,他深入到百姓中,倾听最基层的群众呼声,关注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用百姓的语言、平民的视角描述百姓的日常生活,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几年来,“帮办热线”共接听热线电话4000多个,接到群众来信来访1000余篇(次),组织“爱心团队”向聋哑儿童献爱心4万余元,向社会发起捐助贫困大学生14多万元。帮助百姓协调沟通解决民间纠纷700余件,解决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就业50余人,回音率达到95%以上。

  “有事找帮办”,已经成为百姓的认同,读者的认同,社会的认同。

作者: 张蓉松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