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承德一中在校学生的作息时间表:早上5时10分起床,5时40分晨跑,6时早自习,7时吃早饭,8时上早课,中午30分钟的吃饭时间,然后学生们回到教室趴在课桌上睡午觉,22时晚自习结束,22时50分全体关灯睡觉。(12月1日《燕赵都市报》)
对于这个只能中午在课桌上睡半个小时觉、学生们平均每天休息时间不到七小时的时间表,在校的许多学生都喊受不了。“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也认为这样的制度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孩子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提高。就在一片反对声中,承德一中的校长贾桂清说,出台这样的规定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培养意志力是一个漂亮说辞,然而意志力的培养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不考虑学生的生理年龄和身体素质,以野蛮的方式用疲劳战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效果会不会适得其反?学校搞改革没错,但改革不能蛮干,不能不顾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身体承受能力,更不能用学生的身体去作人体试验——人类每天保持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是起码的健康生存保障。
学生不是机器,他们应该有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人类工作和学习的精神状态,只有在睡眠和休息充分保证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一到下课时间,很多同学会趴在桌子上睡觉,影响了听下一节课。”在这样的精神状态下,学校怎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效果?
培养意志力就要按照科学的程序,按照人体的生理规律,作出合理的、科学的安排。如果把对于学生身体和精神的折磨和摧残,也说成是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的话,那么有一天也许折磨和摧残等词语,会被培养意志力所代替。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让学生在保证休息和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学习,应该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准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