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民生工程”绘就新农村和谐画卷——2008年双鸭山市利民行动系列报道之三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2-02 09:44:45

  东北网双鸭山12月2日电 和谐是一幅画,描绘了新农村最美的风景:春华秋实,硕果累累。一座座新房在田园里拔地而起,一条条新修的乡村公路通向四面八方,一个个家庭充满着生活的乐趣。

  谋农村发展、助农民增收,一直是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惠农政策阳光的普照下,双鸭山市农村迎来跨越发展的春天。

  泥草房改造步伐坚定。双鸭山市委、市政府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通过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采取政府引导、农民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以及各方支持的办法,全面推进泥草房改造工程。

  宝清县尖山子乡北岗村规划建设了全市第一个现代农村别墅居住区,计划为64户农户新建别墅32栋(每栋280平方米,每户140平方米),一期工程24栋主体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规划中。宝山区七星镇杨木岗村是一个比较偏辟的村屯,距区政府30余里,全村58户泥草房现已改造51户,新建房屋全部采用白磁砖贴墙、红色彩钢瓦房盖、优质塑钢窗、保温防盗门等先进技术材料,改造后的新砖瓦房上下水通畅,户平均面积75平方米。整齐一新的砖瓦房,成为七星镇一道亮丽的风景。

  2008年,双鸭山市计划改造农村泥草房15490户、1190627平方米。截至11月5日,已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投入资金63035万元,改造泥草房15741户、1269155平方米,改造泥草房户数占全年计划的104%。

  2008年,双鸭山市在通村公路建设上提出了“农村公路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奋斗目标,即到“十一五”末期,完成100%的乡镇和100%的行政村硬化路面目标。截至10月末,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35806万元,全市共完成新建通村公路555.9公里,是前三年总量的144%,又有140个行政村通了硬化路面。

  扶危救困,为贫困家庭撑起遮风挡雨的大伞。农村扶贫救助在确保10个贫困村整村脱贫的基础上,多争取了25个贫困村的脱贫实施计划,争取扶贫资金1061万元,完成农村特困户危房改造261户。

  为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双鸭山市举办了3次大型送科技下乡和2次科技支农活动,与100多户蔬菜种植户建立了技术帮扶关系,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115个,农民通过创建的“三农”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销售农资产品690万元。

  为维护农民权益,双鸭山市工商部门加大了执法力度,立案查处农资案件14件,扣缴假劣农药7公斤、假劣种子5吨、假冒及无照经营化肥500余吨、“三无”农机油600公斤。市农业部门检查经营业户150余家,立案5起,罚款1.1万元。劳动监察部门查处侵犯劳动者权益案件124件,为1068名劳动者补发工资311万元。

  便民热线,架起沟通桥。在支农服务方面,把“农业110”服务热线与“12316”短号码合并统一号码,录制种植、畜牧等问题200多个,精选20名农业专家为农民在线服务。

  农民住院享受到了合作医疗补助,新农合解决了农民后顾之忧。双鸭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经完成,市区为96.28%。现有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4家,覆盖人口38.7万人,覆盖率达到89.04%。资助41704名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参加了新型合作医疗,资助参合资金41.95万元,并开展了二次救助工作,共救助2629人343.15万元。城镇大病救助148人,投入资金26.9万元。

  在客运交通方面,8个乡镇客运站已建成竣工3个,其它5个乡镇客运站工程全部进入收尾阶段。政通人和,民得福祉。和谐社会的画卷已经展开,润泽家乡的雨露继续播洒。我们欣喜地看到,百姓身边的一件件难事、急事在双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得以解决。从城市到乡村,感受着舒心变化的人们,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作者: 方艳茹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