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滞后的馒头”与“超前的遗书”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1-21 09:30:43

  “我们向馒头起誓:忠于馒头,珍惜粮食……”17日中午,300名河南大学的大学生们手举馒头,在该校大礼堂广场对着馒头庄严宣誓,大家喊起口号来有板有眼,宣誓完并没有扔掉“道具”馒头,而是一口一口吃掉了。

  的确,现在社会“节约粮食”的观念有所淡化,甚至还有些人认为教育学生节约粮食也已不合时宜了。对于这种错误认识,学校开展各种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实在很有必要。不过,让那些人高马大的大学生,手里举个馒头集体宣誓,却怎么看也疑似无厘头、接近玩游戏了。

  媒体登载这条新闻时,配上的数幅现场照片,无一不是大学生脸带嬉笑的滑稽样子。倘若说“对馒头起誓”真的是一种倡导节约的绝佳创意,我以为最好从小学生开始就宣誓“忠于馒头”。而用到了大学生身上,则无疑是桩不伦不类的滞后之举了。

  也算是奇闻的巧合了,这厢举起了“滞后的馒头”,那边又写起了“超前遗书”。据报道,“如果这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在昆明市第一中学高一年级的主题班会上,心理辅导老师给学生们出了一道题:写“遗书”。学生们写下的“遗书”五花八门,而不少家长对这次模拟活动则表现出了紧张和疑问。

  珍爱生命比起珍惜馒头来,其意义自然更为重大。然而,“遗书教育”连大学生也少有触及,是不是适合中学生,或者如专家所说,其结果会不会加深那些经历过家庭悲剧孩子的伤痛,真的还需三思而后行地谨慎对待。

  笔者当然不赞同在任何方面,都刻意低估孩子的承受能力,但也不支持机械模仿与简单复制,在模糊现实和忽略基础的前提下,拍拍脑门就把利弊未明、效果未知的“遗书作业”,当做一盘时新大餐,过早端到了中学生的面前。至少,像这种显然会引起家长紧张和疑问的“另类教育”,在具体实施之前,不宜仅仅是某个班级的单兵突进,还是有个整体计划、周全考虑和安排的才好。

  “滞后的馒头”与“超前遗书”,都是事涉学生教育的革新尝鲜之举。教育当然不能因循守旧,也需要不断摸索和创新。但也不难发现,时下局部地区、一定范围中,确也存在着只求好看和好听,为显亮色勉强创新的功利思维与倾向。这样的“狭隘创新”一旦玩过了头,恐怕往往就会与教育目标的本质追求相去甚远,甚至变成投机取巧的“名利创新”。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