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当乌鲁木齐市某重点中学初二学生陈明正在上历史课时,其班主任从教室后门进入,悄悄来到他的身边,拿着剪刀对着他长长的头发就剪了下去。陈明不情愿的躲闪,但被班主任按住头,因此头发被剪得坑坑洼洼。之后,班主任又拿着剪刀给其他9名发型不合格的同学“理了发”。据悉,该校共有包括几名女生在内的近20名学生被老师强行理发。(11月17日《都市消费晨报》)
因学生头发、着装及日常行为不符合要求而被学校强行“规范”的事件屡见不鲜。接说学校按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学生行为、发型、着装等无可厚非。但与学校追求共性的同时,学生们追求个性,这显然矛盾的。要解决这种矛盾,寻找共性与个性的平衡点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平衡点可以是引导学生牺牲个性而接受共性,也可以是共性与个性的互相让步和中和,但绝对不能是学校和老师强权下的“一刀切”甚至是强行手段。
拿规范学生发型来说,学校可以选择的做法很多,比如举行班级讨论会,让留长发的学生知道留短发对健康、卫生和学习的好处;比如联合家长以温和的方式做好劝导和教育,让学生从心理上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接受学校的要求等。这那一种不比采用粗暴、武断的强行手段更能维护学生的自尊和更容易让学生从内心里真正接受?
学校之所以放弃正确的教育学生方法不用却剑走偏锋,无非是觉得强行给学生“一剪了之”省事省力,不用做劝导说服与思想教育工作,省却了许多“麻烦”,至于学生的权利、想法甚至自尊恐怕在学校和老师的眼中一文不值。
最近,学生针对老师的暴力伤害事件频发,越来越多的学校和老师也开始抱怨学生不懂得尊重老师。但理解和尊重是相互的,当学校和老师为了省事,习惯于采用一些急功近利甚至粗暴的方法教育和要求学生时,岂能不收获怨言,又如何保证得到学生尊重不会成为奢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