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别把“烹饪缝纫”搞成“应试教育”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1-14 09:47:44

  据报载,前不久,成都市青羊区教育局要求,全区中小学生必须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以及一项包括烹饪、缝纫等在内的生活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发毕业证。

  人们常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形容一个人读书读到了忘我的境界。对于现在的小学生们来说,是否“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得而知;两耳不闻窗外事、双手不做“家务事”,却绝对是个相当普遍的现象。他们常常从小便远离基本的生存技能培训,投入到“为了分数故,一切皆可抛”的升学竞争中;不少父母和家庭为了让孩子精于学业,甚至一丁点家务都不让孩子碰。从这个意义上说,青羊区教育局要求全区中小学生掌握包括烹饪、缝纫在内的生活技能,要说不失为对于当下“唯分数是举”教育模式的一种矫枉与纠偏。

  不过,当这种生活技能的培养最终必须通过考核来予以认定,甚至还与毕业证书挂钩时,如此“矫枉”却难免“过正”了。

  事实上,培养中小学生“做家务事”,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书本之外更多地关注生活和现实,发展更广泛的兴趣。这不仅有助于他们建立起更加健康、完整的人格与世界观,对于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推行素质教育来讲,也大有裨益。可是,如果将烹饪、缝纫这些见仁见智的生活技能硬塞进统一考核的“框框”里评比、打分,不合格者无缘毕业证书,不恰恰还是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在作怪吗!不难设想的是,当学生们学习烹饪和缝纫只是为了通过考核、获得毕业证书时,他们其实根本无暇去体会烹饪的美味与缝纫的精妙。在他们眼中,这些早已不是生活的技能和乐趣,而是成了必须通过的功课。这样一来,生活技能的培养显然彻底变了味,甚至变相加重了学生们的应试负担,并极有可能遭到学生们的反感,没准还会催生出各类专门针对考核的学生烹饪、缝纫“突击班”……这样事与愿违的结果,恐怕与教育部门的初衷要大相径庭吧!

  原本是想对当下应试教育模式予以突破,却最终再次跌入了应试教育的窠臼之中。看来,真要让学生们从心底里生发出对于生活的热爱,真正推行“减负”与素质教育,还得再少些应试思维,并多给予学生们一些闲暇和自由!

  毕竟,生活技能不是“考”出来的。

作者: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