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1月14日电 如今,走在双鸭山城乡,一幅“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灯明、楼美、商兴、人和”的山水生态城区的美丽画卷徐徐向您展开,这是该市通过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治脏、治乱、治陋,所带来“山美、水美、家乡更美”的迷人魅力。
今年年初以来,该市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针对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问题,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提升了城区品位,改善了村容村貌,优化了发展环境,进一步推进了山水生态城建设。
核心词语:吹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集结号,六路出击,推进城乡“六大工程”建设
棚户区改造工程。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工作思路,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城区内所有棚户区改造。2008年,计划投资11.51亿元,改造棚户区住宅面积85万平方米,配套公建面积8.18万平方米,安置居民1.4万户,争取完成100万平方米。
安邦河治理工程。安邦河被誉为双鸭山的“母亲河”。年初以来,该市对沿河两岸垃圾进行了集中清运,正式启动了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同时,重点推进以流域生态保护和恢复为主的治理工程,夯实山水生态城建设基础。
公厕建设工程。针对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公厕少问题,今年在市区内新建10座水冲式公厕,新建、翻建35座旱厕,购置5座环保型移动公厕。
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紧紧抓住双鸭山被列为全省泥草房改造试点城市的机遇,采取民建公助、公建民住等形式,力争3至5年的时间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今年计划改造农村泥草房15490户,占总户数的24%,目前已完成12512户,占全年计划的81%。
通村公路建设工程。双鸭山把今明两年锁定为通村公路建设的最后机遇期,自我加压。今年全市通村公路建设项目开工98项,总里程638.7公里,总投资3.5亿元。截至9月底,完成路基626.7公里,完成水泥稳定砂砾基层565公里,完成路面面层468.4公里。
村级活动室建设工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一室多用”的理念,经过对全市415个行政村实地调查,确定了新建、改造、维修180个村级活动室的工作目标。村级活动室的投入使用,成为服务农民群众的综合阵地。
核心词语:打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三招并举,以人为本完善城市功能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目前,该市已完成改扩建街路16条,大型广场续建工程2个,新建社区休闲广场39个,新建文化活动场所44处,新安装路灯3521盏,新增绿地面积13.53万平方米,在主要街路两侧投放花钵400余个。
治污力度不断加大。共取缔5家小塑料厂、小造纸厂和小焦化厂,1家重污染企业停产整顿,城区21家冒黑烟锅炉得到治理,新建成的两处医疗废水处理站每年减少医疗污水排放24.5万吨,城区内的选煤企业全部实现了废水闭路循环。
治理三乱效果明显。今年4至8月,清理违章建筑955处、非法占道物1494处、违规牌匾1300余块、非法小广告5.5万余条、车辆违章停靠1937处、扰民歌厅34个。农村清理边沟214.39万米,清理垃圾47.3万立方米,清理柴草垛及占道物23558处,清粪便4.45万立方米,栽种花木564万株,改造栅栏5.9万延长米,修建卫生厕所1920座,乡村面貌得到进一步改善。
该市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阶段性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按照城乡环境“三分建设、七分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理责任机制,把环境治理及成果维护责任细化分解,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浓厚氛围。建立了联合管理机制,城建、城管、环保、工商等执法部门联合管理,推进综合执法,切实消除管理工作的盲区、盲点。同时,建立了激励约束机制,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上专门列一项城市管理奖励基金,通过检查、考评,对那些干得好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干不好的通报批评,并对单位领导问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