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1月12日电 没有区域优势、没有资源优势,黑龙双锅却在全国乃至于全球锅炉行业竞争的大潮中,赢得企业快速发展,产品市场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并走出国门,跻身国际市场,综合效益指数连续4年在全国锅炉行业排名第一,成为进入全国机械行业综合效益指数排名前500的唯一锅炉生产企业,拥有国家、国际专利技术47项……
是什么让黑龙双锅产品占据市场优势?是什么让黑龙双锅具备竞争优势?是什么让黑龙双锅在改革开放号角的指引下,仅用12年的时间,使企业总资产增长411.16倍,生产能力增长151.42倍,利税增长314.8倍?
面对不解的提问,黑龙双锅董事长马成果坦言,改革开放给予了企业快速发展的机遇,科技创新理念在企业的成功实践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黑龙双锅发展于1962年的宝山铁木社,1978年时企业年产值不到6万元,1986年更名为双鸭山市锅炉总厂,1998年改制为黑龙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底完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企业民有民营,企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犹如春雷,震醒了沉睡的大地,振兴的经济使国内产品需求增加,锅炉产品需求旺盛,但是,仅能维修制造半吨型手烧锅炉的铁木社,无论如何也没有能力在改革开放中求得一勺美羹,到1986年,企业也只是发展成为一家拥有资产22万元,银行欠款22万元,年产值仅20余万元的濒临破产企业。
痛则思变。1986年,宝山铁木社更名为双鸭山市锅炉总厂,引进锦州锅炉厂成套技术,生产当时技术较为先进的机械化快装锅炉,企业走上了引进技术求发展的生存之路。
在老的企业运行体制、老的思维观念束缚下,引进技术求发展并没有使企业获得产品竞争优势。1989年,企业提出“无穷创新”,并着手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寻求自主创新战略奠定基础。
从1991年起与西交大、哈工大等高校建立校企技术合作关系,并于1992年成立了企业自己的锅炉研究所,配置专业技术人员,专门从事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每年从销售收入提取5~8%的专项资金用于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提出了“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的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战略。
为了适应企业的发展要求,1998年企业更名为黑龙双锅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2年底完成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企业的民有民营。
企业所有制形式的改变、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带来的是企业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升,在自主创新理论的指导下,提出“拥有人才不在于拥有的方式,而在于‘为我所用’的终极目的”的人才使用观念。从1991年和西交大、哈工大建立校企技术合作关系,到与哈工大、清华大学、东南大学有成就的教授、学者建立“外脑”合作,再到与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华盛顿天主教大学、日本东京日荣株式会社、德国锅炉专家建立技术开发合作,与美国“PHX”公司建立合资公司,以及聘请美国国家能源部的阿岗试验室、华盛顿科学院等部门专家建立“外脑顾问”机制,“为我所用”人才观携手自主技术创新理念,让黑龙双锅在全球化的技术合作中实现了硕果满枝。
30年来,黑龙双锅实现了自主知识产权的从无到有,从改革之初的5种开发到现在的25个系列256种,单机生产能力增加到目前的130蒸吨(全国第一台最大的热水锅炉)。产品技术水平由落后、低效能、高排放,跃升为国家级节能重点产品,产品由本市、本省覆盖到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司制造资格由D级晋升为A级,产品科技含量达国内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国家、国际专利技术47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技术项目“清洁燃烧循环床工业锅炉”,被国家列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无限着火循环床燃烧技术是自锅炉诞生120多年以来的一项重大突破,具有广阔的市场和强劲的竞争力。
“单一的现代化厂房、单一的现代化生产加工设备、单一的‘为我所用’人才使用观,都不能称为是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黑龙双锅是将每一个单一的核心竞争元素,整合成为企业谋求振翅发展的‘感恩哲学’,以‘文化为本,创新为魂’的企业精神,推动着企业走上中兴之路。”企业董事长马成果的话语,阐述了黑龙双锅实现快速发展的奥秘。
几十年风雨征程,弹指一挥间;几十载创新求索,历练心智为企业新征程扬帆。黑龙双锅用无穷的创新发展脚步,讲述了企业在搏击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凭借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殷实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快步发展打造了核心竞争力,更昭示着黑龙双锅面对未来无穷无尽的发展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