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1月12日电 “秋收已接近尾声,秋整地干了有30~40%。”近日,下来检查秋收进度的黑龙江农垦总局副巡视员周春来刚到二九一农业分公司第三管理区的玉米收获现场,红兴隆分局的史坚副局长就汇报起秋收形势来。
“今秋的地是越收越有粮食,你看收获机没走多远就得卸一次粮。”
“今年的粮食上得成,千粒重高,产量自然就有。”
“我们种的15万亩玉米平平常常垧产量都在9~10吨,最高的垧产12吨;甜菜平均产50多吨,最高垧产72吨;水稻平均8~9吨,好的垧产也是12吨。玉米早收的都销售完了,18~19个水分的价格卖到每公斤0.63元,分段收获的水稻也卖到每公斤0.93元。”二九一农业分公司总经理石川宝高兴地向总局和分局的领导介绍着情况。
“好哇!产量都不低,这土质也好!”周春来弯腰抓起一把松软黑油油的泥土。
“这地有劲,二九一是国家产粮大户之一,年粮豆总产达5.4亿斤。”分局领导自豪地介绍道。“你们要保住这个荣誉称号,明年争取奔6亿斤使劲。”周春来一边扒开玉米叶一边说。
“是,你再看看我们的秋整地。”石川宝指着一片刚刚平整耙碎的地号接着说:“这是我们明年的4000亩大田滴灌试验区。明年,我们要通过滴灌、覆膜、窄垄密、秋施肥等科技手段增加粮食产量。”
“秋整地都能整出来吗?明年要增产关键看今秋的准备工作呀。”周春来问。
“能,水稻采取分段收获,玉米今年新增40台收获机,这些措施都加快了秋收进度,为整地抢出了时间。”分局局长贺天元发出坚定语气。
“二九一今年的粮食总产是不是历史新高?”来到第三管理区4作业站的晒场,周春来指着堆积如山的玉米问。
“总产、单产、产值三超历史。”
“好,真好!”
“咱们在这玉米晒场照张相吧。”二九一农场党委书记郭祥存向领导们建议。
“咔嚓”,随着快门的转动,不仅留下了笑声,也把丰收永远留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