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1月12日电 日前,天津市河西区某工商银行的职员刘先生在工作中遇到了头疼事:连日来,在受理的日常业务中,他接连不断地收到来自各中小学的存款,令他头疼又无奈的是,几乎每张较大面值的钱币上都有用钢笔、圆珠笔或铅笔签的姓名。“要知道,在人民币上签名是对人民币的污损,且银行对污损较为严重的人民币只能作为残币处理。”
银行职员:
人民币上胡乱签名
只能视为残币处理
从事多年银行工作的刘先生告诉记者,近些天来,银行附近的很多中小学校将学杂费等陆续存到银行里来。银行的工作人员清点这些存款时发现几乎每张钱币上都被签了名。经询问得知,原来是学校怕收到假币,硬要学生们将自己的姓名签到自己交的钱币上。刘先生说,用铅笔签上去的签名,能用橡皮擦擦掉;但用钢笔和圆珠笔签的名字很难处理;有些学生把名字签得很大,几乎占了多半张人民币,银行方面只能将其视为残币销毁。
学校老师:
让学生钱币上签名
防收假币实属无奈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发现,为防止收到假币,本市的很多中小学校在收各种费用时,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要求学生在人民币上签名的做法。收费时,涉及较多的面额为50元、100元等大额人民币,甚至也有学校要求学生在10元、20元较小面额的人民币上签名。
据悉,多数老师对于学校要求学生在人民币上签名防假币的做法都很支持。小海地一所小学的一名老教师表示,学校收费要求学生在人民币上签名不是老师的规定,而是学校财会人员的要求,因为老师没有验钞机,以前收到假币就要扣老师的钱。“所以要求学生在自己缴纳的人民币上签上名,虽然感觉不妥,但实属无奈之举。”
学生家长:
孩子在钱币上签名
感觉不被学校信任
广大学生家长虽然对学校让学生在人民币上签名的做法表示“习以为常”,但也有家长觉得,这会让学生和家长感觉到学校对他们的不信任,不利于对孩子早期的诚信教育。家长希望学校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避免收假币。
业内人士
教给学校五招儿
避免污损人民币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的业内人士明确表示,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人民币上写名字做标记的行为,是一种故意损毁人民币的行为,是违法的。
同时,作为银行的业内人士,在不损坏人民币的情况下,他为学校避免收假币支招儿:一,学校可以为收款老师配备验钞机;二,在学生缴纳各种费用时,学校可以请银行的工作人员到现场代为验收,银行有责任为学校提供无偿鉴定人民币真伪的服务;三,学校可以定期请银行的专业人士向老师传授识别假币的知识和技能;四,老师在收缴费用时,可以携带一个登记本,老师可在登记本上登记学生上交的纸币编码,然后,让学生在登记本上签名,既不污损人民币,又避免了收到假币;五,学校可使用POS机刷卡进行收费,进行无现金交易收取,既避免了假钞的流通,又方便各种费用的结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