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十月里最温暖的港片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1-07 08:35:08

  许鞍华导演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是我近期看过的最好的电影作品,可以给四颗星。这部电影看上去什么也没说,几乎也没有任何情节可言。就是一对母子,母亲贵姐在超市工作,儿子张家安在放暑假,整天也不出去。还有一个老婆婆,和母亲是同事。如此没有心机的作品,在如今,不是少见,而是没有。但也因为朴实无华,所以感人至深。

  在《天水围的日与夜》里,你觉得可以看到真正的香港人的生活。不是TVB里假装小市民的滑稽,也不是黄金时代港片里的意气风发。就是买一块10块钱的牛肉、一把蔬菜炒一炒凑合一顿饭,买一份报纸送一包纸巾也是好的,那种家常细节比比皆是。母子俩和亲戚们吃完饭走路回家,走在高架桥下面,那个灯光一下子让我感觉到很熟悉,香港街道的感觉就是那样的,车子在周围行驶,你在其中生活,真实得很。

  母亲是鲍起静演的,她一开始的状态就是工作劲头很高,虽然生活不容易但是活得很理直气壮,丈夫过世,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一开始让人觉得有点颓废,整天在家睡觉,但慢慢的你发现这个小孩很懂事、情绪很稳定,母亲一个电话说在楼下电器铺你快下来,一会就来了,帮着阿婆搬电视上楼。同学叫着去玩也可以不去,因为中秋节要回家和母亲过。然后你会体会到这样的母亲教出来的儿子,一定是懂事的。母亲是那种代姐弟打牌赢了自己不拿输了要掏钱包的人,虽然她的经济状况比两个弟弟差得多,但两个弟弟的学业都是她供出来的。这些生活里最普通的情节,以接近纪录片的方式在演绎,但一点没有要煽你的动机。人世间最真最深的情谊往往蕴涵在最普通不过的生活细节里。

  许鞍华导演这部作品是用DV拍摄的,甚至都不是胶片,演员也没有大牌,陈玉莲倒是在其中客串了一下,还有导演高志森、崔允信等人的客串,这部作品成本之低显而易见。但它再一次证明了电影的本质和画面的渲染、情节的曲折并无必然关系,它所紧密联系的是导演和世界的关系,导演对社会、人生的看法。许鞍华导演的上一部作品是《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精彩片段不少,亦有五六十岁女人对人生的某种理解在其中,但和这部全无修饰的《天水围的日与夜》相比,就没有那么纯粹。而且对香港普通社区的描写,显然是许鞍华更成竹在胸,得心应手的,一街一巷、一人一景,都充满深意。

  影片结尾是母亲、婆婆、儿子三人的中秋节,依然平淡无奇,但人生的生、老、病、死,爱意关切,已然道尽。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