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越快乐就越堕落的中小成本喜剧电影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1-06 09:32:37

  古装大片的连珠炮似的垄断性炒作已经告一段落,但电影市场却没能在此期间得到任何的喘息,无论是悄悄送进影院里的《通缉令》、《速度与激情之A2狂飙》,还是完全走起低端市场靠粉丝带动票房的《剑蝶》,都没能夺回话语,没能在媒体上闹出什么动静来,在此微妙的冷淡形势下,无论是媒体还是大众居然早早的把眼界跳到了年终岁末,关心起了贺岁片的话题,大谈什么冯小刚PK吴宇森,很有超前意识。

  还是说回电影吧!看看电影院里正轮放着的那些“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可怜孩子们。在牺牲宣传,不做推广,也不做任何市场考量行为的海外大片团队,不会赢得很可观的市场回报,其反响与风头居然还比不过一个投资很小,且只靠偶像明星撑撑门面,质地与口碑均平庸得要死的《剑蝶》。

  看过这部影片的人,应该都会有如下的想法。马楚成交上了一个极为粗糙的行活儿,失去了原有的唯美作风,也没了那清新的纯爱色彩。吴尊与阿SA则被强硬搭配在一块儿,半点都不来电,只是简单的“兄啊弟啊”的相互比拼雷人的手段,大演无厘头把戏。这是一个完全不用以电影概念去形容它的片子,其素质与架构,更象是某个电视台于周末八点档应时应景做的口水综艺节目,极为混乱、仓促的完成了一个游戏的过程,儿戏得不能再儿戏。

  影片获得了高票房,四天就过了一千五百万,对于影片这单薄的定位与追求来看,已经算是一个惊人的成绩。这个越骂越有市场声势的怪现象,已经逐渐追上了上半年的同类型片子《十全九美》,一次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娱乐化撮合,就能赚个盆满钵溢,好赖都不为人所关心,重要的是丢到市场上捞钱的本事,能创造多少商业成绩。

  这种目的只在于上市抢钱式的粗糙电影制作,看似给国内电影市场带来繁荣,但人们却忽视了它对市场的伤害,更忽视了它对中国电影发展到底产生了哪些的负作用。一个明星,他身上的经济价值毕竟是有限的,当被榨干净了之后便与庸人路客别无二致。电影也如此,如果没有恒久的魅力,缺少能让人再看第二遍的理由,那它无异于是在特定时期内所做的市场欺诈行为,透支了信誉,伤害了更多人的信心。

  电影市场的概念,其实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奸商的行为与欺诈的把戏,不应该成为这个圈子的惯有操作模式,否则电影界将会出现更多的“三氯氢胺”,让所有的消费者都对它丧失信心。仓促上马、儿戏制作,大做“七日鲜”,甚至直接省了胶片。这两年,已经有无数搞电影的大打着中小成本喜剧精品啊、赶超“石头”啊的做着发呕的恶炒,但最终的结果,却都是骗去了银子却失去了民心。

  在当年《馒头》与《石头》前后出现并影响中国电影后,很多人都争相效仿,一窝蜂的恶搞,一窝蜂地玩起了廉价的升级版情节剧,我曾忧心顾虑过这种现象的发生,很怕这种恶性的“捞快钱”式的粗糙戏剧形成潮流,让市场去背负它们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今,输了口碑却赢了票房的《剑蝶》与《十全九美》们,又将会成为新一轮急功近利的电影投机者的效仿对象,靠炒作赢得利润,靠明星的脸蛋省去了几千尺的胶片钱,短线的利益能忽悠来多少是多少,管他谁叫谁骂谁来气……

  但愿,这一切后话都不要早早袭来,否则,垮掉的不仅仅只是刚刚兴起的中小成本城市喜剧,而是经不起太多挫折与触碰的中国电影。

作者:    来源: 腾讯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