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早晨,当不少重庆市民准备“打的”上班、赶火车、赶飞机的时候,却意外发现,往日满街跑的出租汽车全都不见了,重庆市主城区发生了大规模出租车罢运事件。(11月3日新华网)
据悉,罢运事件发生后,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3日上午已连续召开了几个不同层面的会议。应该说,当地政府积极应对这起事件的态度和做法是值得肯定的,在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出租车运营秩序也会尽快得到恢复。不过,透过这起事件,我们发现留下的警示和教训也不少。
按理说,如此大规模的罢运,不经过一番组织和动员,是难以形成的。而据媒体称,从10月30日以来,重庆市出租车业内就风传11月3日开始罢运,而且有人还在散发罢运传单。对此,地方政府部门毫不知情?是真的信息蔽塞,还是听说后没引起足够重视,值得思考。
出租车司机之所以罢运,无非是想引起政府的重视,帮助解决他们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从这个角度看,罢运事件也折射了当地一些政府部门平时对出租车业关心不够。既然出租车是当地百姓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地方政府部门就应该积极扶持、关心该行业的发展和经营,对于他们遇到或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及时主动予以解决。平时少管少问甚至不管不问,出了问题也缺乏足够的重视,一些过激行为自然难以避免。
其实出租车司机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复杂,不难解决。据重庆市交委副主任梁培军披露,导致此次出租车大规模罢运主要有4个原因:一是出租车企业与驾驶员利益分配存在矛盾;二是主城区出租车存在加气难问题未得到彻底解决;三是出租车租价结构不合理;四是非法营运车辆扰乱正常秩序。这些问题,我看并不难解决。拿加气来说,这其中并不含有太多的利益诉求,只要地方政府多做做各加气点的工作,让他们在贮气量、加气速度等方面多做努力,确保出租车加气通畅,少耗时间,问题不就有效化解了吗?只要政府部门重视这些问题,将出租车业的利益诉求有效化解于平时的监管与关怀之中,他们自然就会安心经营,何来罢运?
重庆出租车罢运事件是个教训,对一些各省市也是个警示。如何确保出租车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保障运营司机的正当权益,这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责任。只有真正关心、重视出租车行业的生存状况,及时倾听相关各方的利益诉求和解决反映强烈的民生难题,建立起便捷畅通的诉求渠道,潜在的矛盾才会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我们的社会才会更趋稳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