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你买了房子和车子吗?昨日,有女白领爆料称,本来打算交流工作经验的同学聚会,没想到变成了富家子弟“谈车论房”的“炫富大会”,数位同学被“气走”。(《广州日报》11月3日)
按照常理,校园生活是最值得人们怀念和留念的美好日子,同窗情谊则更是世间最真最纯的情感之一。即便是离开校园多年,同学之情也不会随着时光逐渐淡去,而只会越陈越香。因此,难得一次的同学聚会当然应被曾经的校园挚友们无比珍惜才对。然而,何以这维系和连接着同窗之谊的“同学聚会”,竟然以数位同学被“气走”为结局,甚至上演“聚会”反成“散会”的尴尬一幕呢?
与其说“同学聚会”的不欢而散是因为同学之间感情的日渐淡漠使然,倒不如说是各种“世俗化”、“功利化”的视角和思维在作祟。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学的同样专业,在学识和能力方面可能也并无多大差异,但是,因为个性有别,机缘以及际遇,甚至家庭背景的不同,毕业之后,却足以形成巨大的分野,原本并无差异的同学可能进入了完全不同的职业领域,走上了迥然有别的发展道路,职位和薪水自然也就不那么具有可比性。
这本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这样的分野更是容易在短期内形成。至于其中差距,也并不难于解释,同样一个班的同学,可以有的选择从商,有的选择留校,有的选择打工,不同的选择自然会形成职业发展的差异,正所谓人各有志,只要是符合自己志趣所在的发展,都应当是合理的选择;家境好的同学或许“啃老”便能实现有房有车的理想;机缘巧合的同学迅速发家也不无可能;至于其他际遇不佳尚未成功的,也都属正常情况,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暂时的成功与失败也完全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富家子弟把好端端一场“同学聚会”变成谈房论车的“炫富大会”,当然偏离了同学聚会的本意,称之为大煞风景,实不为过。
不过,“同学聚会”沦为“炫富大会”固然不妥,但因此而气得拂袖离去、一走了之,其实也大可不必。某种程度上,因为有人“炫富”而被“气走”,其实也是心态失衡的体现。当“赚钱多少”、“身价高下”、“有无房车”成为整个社会评判成功的唯一标尺时;当“迅速致富”、“短期发家”成了对于“成功人士”的基本要求,并被受到竞相追逐之际。在上述“世俗化”、“功利化”的唯一视角之下,“攀比”甚至“斗富”成了“同学聚会”的主题,“收入”和“位置”成了唯一的主题,也就并不奇怪了。而无论是“炫富者”还是“生气者”,其实都源自攀比的心态。而从“同学聚会”的变质中,我们不难管窥到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基于上述视点,好端端一个“同学聚会”被搞成了“同学散会”,功利化的攀比心态才是背后的恶始作俑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何时“同学聚会”不再充斥炫富和攀比的意识,而是远离功利,回归同学之谊的交流和倾诉,并让拉家常、谈友谊的平和心态所取代,倒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