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某高校近来曝出贿选丑闻。一名大学生,为能当上院学生会干部,花5000元四处打点,光送领导的一盆花,就花了近千元。他还订下学校周边的饭店,请老师和上一届学生会的“元老”分别大吃了一顿。(11月4日《济南时报》)
结果自然如愿以偿,该学生坐上了瞄准的位子。因为利己的动机,该生将来如何行驶权力,也可以想象。我忽然想,假使该学院选举学生会干部,由全院学生投票直选,结果会如何呢?
先从经济上算一笔账。5000元对一个处于消费阶段的大学生,确实是一笔巨款,但该生敢于“投资”,瞅准的无非两点。一,如果在学生会担当一定的职务,评优、评“三好”、入党都有近水楼台之利,有了这些荣誉,奖学金的评定将有很大程度的倾斜。也就是说,大学四年,光是奖学金这一项,就能挣回来远远不止5000元。第二,在就业压力大得吓人的今天,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是每个大学毕业生的梦想。而学生会干部比较其他学生,在同等条件下,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这样,5000元的投资,所增加的价值,恐怕难以用倍数来计算吧。
如何遏制这种投资型贿选,学生会干部直选,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至少,它加大了贿选成本。一个学院,有成千上万的学生,人人都是选举的利益攸关者。选举的过程,是一个让每一个投票者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谁也不甘心被一顿饭收买,除了傻瓜。而且,即使每个学生的选票只值一顿饭,成千上万号学生,个个都到店子里啜一顿,那将产生数万数十万的花费,有几个学生敢于为了奖学金和用人单位的的可能的青睐,能如此大手笔地开销?
据报道,近日有个网络帖子,曝出河南沁阳市于台村举行村委会换届选举,候选人各施其招,各展奇才:铺天盖地的宣传单,一座又一座的彩门桥,一条又一条的宣传标语,锣鼓洋号,礼仪小姐,简直比娶媳妇还热闹。宣传海报上还有写着承诺个人出资给村民出医疗保障费,80岁以上的老人、考上大学的或是特困家庭的有补贴等。有网民质疑这是贿选。是不是贿选,自有有关部门界定,但是,真要贿赂所有的村民,让村民甘心把自己交给对方管理好几年,怕不怎么容易。
自然,民主的进程,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其间免不了喧嚣、伤害、丑闻,但是,成熟的民主意识,总是伴随着丑闻成长起来的。没有过程,也就发现不了制度漏洞,更谈不上堵住漏洞。有消息说,湖南某大学,为锤炼学生民主意识,已正式实行学生会干部直选制。效果如何,没有后续报道,不得而知,但我可以大胆地推断,该大学的学生会干部选举,其贿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