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宋丹丹主演的电视剧《马文的战争》即将在东方卫视黄金档播出,8日剧组在上海为该剧造势。宋丹丹在接受采访时铁了心地表示坚决不上春晚,“除非要行政拘留我,否则我是绝对不会去春晚。”(2008年10月9日《重庆商报》)
这是宋丹丹年初宣布退出春晚后第二次表示坚决不上春晚,看来她是真的铁了心,而不是虚情假意的推脱。她为什么要铁心不上春晚呢?概括起来就是两点:一是长期排练身心疲惫,二是难以逗引观众发笑。
大腕这么决绝地拒绝上春晚,央视特别是春节联欢晚会剧组可能感到寒心。因为如果不是央视,不是春晚的广泛影响,像宋丹丹和赵本山等小品明星是不可能像现在这么知名的。即使是天天都站在北京的话剧舞台上演出,全国多数观众也不会知道,仅他们的广告价值一项就要大大地贬值。
现在的问题是,又正是央视和春晚,让宋丹丹们的声誉大打折扣。这些明星后期在央视春晚上的演出,基本上就像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虽然赵本山和宋丹丹基本上每年都能获得大奖,但是属于“矮子里面选高子”,获奖者自己也明白,不然为什么要用枪押着才考虑再上春晚呢?
许多不知名演员为了上春晚露一下小脸,几乎要处心积虑地忙乎一年。就是初选上了春晚,接连几个月要经受一审二审,以至到六七八审的折磨。有的年轻演员看到自己的节目就要在除夕上演了,但是可能因为某个人的一句话,“煮熟的鸭子”就飞走了。像宋丹丹这样的“名演”,虽然人可以留下,但是节目可能被换掉,最后呈现给观众的,往往可能是烹调不到火候的“半生鸭”。
现在的春晚对有些大腕来说,真是有一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味道。为什么会这样呢?春节晚会逐步走上了“主题先行”的套路。比如,春节要祥和就不要讽刺、要喜庆就不要悲情、要团结就不要批评、要鼓劲就不要揭露,等等。所以,早年春晚那些带着批评和讽刺光芒、富有新意和深度的小品和相声,逐渐地淡出了春晚舞台,连赵本山和宋丹丹这样的“带头大腕”,也只能演一些插科打诨或者低级趣味的作品。
宋丹丹急流勇退,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这样还可以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早期春晚的深刻印象。央视虽然可能感到伤心和委屈,但是反思一下“主题先行”的套路,说不定能够发挥脱胎换骨的功效。英雄在草莽,慧眼在民间,即使在浅薄打闹和粗俗逗笑的同时,加上一些有深度和文学性的幽默小品和相声,至少也可以给今后的春节晚会推高一个档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