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粮食大丰收 农民笑开颜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0-30 15:50:09

  东北网双鸭山10月30日电场院中,装满粮食作物的牛车、马车、三轮车、小四轮、大卡车进进出出;粮仓内,成袋儿的大豆摞成摞,玉米棒子堆成堆,金灿灿的水稻溢满仓;田野上,各种旋耕机驰骋大地,沃野泛出层层黑色的浪花,明年农业生产今年提前做着准备……

  喜人的画面,丰收的乐章,传递着一个信息:双鸭山市迎来一个丰收年。来自农业部门的数字显示:2008年,全市粮食产量预计可达到180万吨,实现历史最好水平;预计全市农业经济总收入达54多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29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0%和14.5%,实现了两位数增长。

  “今年的粮食产量冒高了,如果赶上个高价,那就更没得说了。”站在建好的小康房前,农民们脸上写满丰产、丰收之后的喜悦,写满对支农、惠农政策的感激。

  在粮食生产的关键季节,市、县(区)、乡党委、政府领导以及全市各级涉农部门的干部纷纷深入生产一线,促进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督导粮食生产。

  把“专家的产量”变成“农民的产量”。农业生产季节,市农业部门组织700多名农业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农村,对农民面对面地指导,“号脉把诊”,答疑解惑,并把实用技术、市场信息和致富项目送到农民手中,指引农民科学种田。

  通过开展“三下乡”、举办科技大集和农民科技节等活动,围绕推广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一些农民急需的适用技术展开培训。全市年举办各类培训班千余期,培训人数14万,举办科技大集39个、科普展览40多次、广播电视讲座50多期,发放科技资料200多万份、光盘4000多盘。

  科技兴农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双鸭山市大力推广和普及农业实用技术,落实大豆垄三栽培、玉米通透栽培和优质麦栽培等十大技术推广项目近600万亩;落实农业技术标志性示范工程万余亩,落实测土配方肥效试验、校正试验和纳米863试验等17项省重点试验、示范项目。

  优质粮食基地建设,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结合国家实施的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全市共落实了200万亩优质大豆生产基地、200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和5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粮食优质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

  为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双鸭山市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市县两级政府每年都安排2000多万元资金用于农民秋整地、水田建棚等农业基础性建设。全市年完成标准化春整地309.7万亩,机播面积465.1万亩。此外,去年全市秋整地面积209.6万亩,其中深松126.2万亩。水稻秋建棚136万平方米,水稻育苗80%实现了秋备土、秋作床,为农业生产丰产提供了保证。

  围绕大豆、水稻、玉米三大主产粮食品种,增加投入,推广良种,应用科技,防控病虫、高标准农田建设、装备现代化农机,使全市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攀高,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作者: 杨军    来源: 双鸭山日报社     编辑: 书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