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羊区规定小学生不会煮饭将被扣发毕业证。近日该区教育局正式颁布了《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全区中小学校,要让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一项艺术特长以及一项包括整理、打扫、自我保护、烹饪、缝补在内的生活技能,考核不合格者不发毕业证。学生反映“忙不过来”,教育局官员则表示此举“符合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新京报》10月27日报道)
小学生不会煮饭将被扣发毕业证,教育部门此举打着“全面发展”的旗号,似乎他们搞的是“素质教育”。可是,煮饭跟“全面发展”到底有何必然的联系?不会煮饭真的连小学毕业证都不配拿吗?据说有一次著名科学家牛顿煮鸡蛋吃,由于他一直沉浸在思考当中,稀里糊涂就把自己怀表扔进了锅里,等水煮开后,揭开锅盖一看,好嘛,白水煮怀表!——假如牛顿生在成都青羊区,他是不是连小学毕业证都拿不到?
另外,煮饭是否合格该如何考核?别说小学生了,即使是一些著名大厨的手艺,还有人喜欢有人吃不下去呢,标准怎样确定?谁来确定?据称,该区对小学生的煮饭考核不分年级,采取“本人现场表演、创作和测试”等方法进行。说到底,不还是参与考核的老师说了算吗?这貌似素质教育,实际上不还是应试教育的变种吗?
素质教育没有错,全面发展更是必须,培养学生的基本生活技能也很有必要,但对于像煮饭这类技能,教育部门和学校可以提倡、可以宣传,甚至为之开设专门的劳动实践课也未尝不可。但非要强制考核,还将其与学生的毕业证挂钩,难免有素质教育“荒唐化”之嫌。人生五大事,吃喝拉撒睡。现在考了“吃”,今后岂不是还要考后四种“技能”——否则,何以称之为“全面发展”呢?
这些年来,“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都成了教育界炙手可热的热门词汇,不少地方也乘势推出了自己的“教学创新”。一哄而上的后果是良莠不齐、泥沙俱下,一些好的举措确实在提高学生素质方面效果显著,而某些所谓的“素质教育”,却显得非常荒唐和搞笑。例如,上海一所大学制订了一条校规,要求本科生必须通过游泳测试,否则体育成绩做不及格处理,不予发放毕业证和学位证,搞得很多北方的“旱鸭子”学生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规定,除了让人笑掉大牙,又有何用呢?
素质教育不是筐,教育者不要什么荒唐规定都往里装。素质教育“荒唐化”的做法可以休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