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10-28 10:11:31

  东北网双鸭山10月28日电 “既然我们融入了钢铁这个熔炉,我们就应该具有钢铁般的毅力和品格,就要有坚韧不拔的吃苦精神,顽强拼搏,与时俱进。”

  建龙,是中国钢铁行业崛起的新军,因创造“建龙发展模式”而闻名冶金行业。

  建龙人,在中国冶金行业创造了许多“建龙模式”、 “建龙效应”、“建龙速度”。

  做强矿山、焦化、钢铁三大产业,这是黑龙江建龙人凝心聚力的奋进方向。而具有自身特色的、以目标管理为基础的“建龙管理模式”,则成为其发展的核心动力。

  黑龙江建龙在发展中坚持不断导入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强化营销体系建设,夯实基础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在这个热火朝天、蒸蒸日上的大型钢铁公司采访,记者不仅亲历了钢铁的炼造过程,而且从另外一个意义上真正地体会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刚性制度的约束。长期以来,我们的制度往往刚性有余,柔性不足,致使许多制度“落实”成“落空”。在制度的设计中,融入人性化管理的结构,成了每一个现代化企业的成功之本。

  铸造刚柔并兼的本领

  刚性制度+人性管理=动力和效益,这是黑龙江建龙在实践中检验出的“真理”。

  从制定刚性制度、创新管理制度入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黑龙江建龙“以人为本”铸造起刚柔并兼的本领。

  通过对各级年度经营方针标杆值的制定、落实,不断改善生产运行质量;

  通过分层级梳理和优化组织、职责、制度与流程等,使基础管理形成体系,管理形成规范化;通过在内部机构设置上实行集中一贯制,减少管理层,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通过强化按制度和标准开展生产作业意识,使安全贯穿于生产经营,并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通过推进标准化作业和加强设备管理,提高工人作业水平,降低设备及操作事故率;

  通过加强工序平衡和协调,克服工程建设与生产交叉进行等种种困难,使整个生产运行平稳;

  通过建立健全质量月分析制度和产品开发管控流程体系,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已通过ISO9000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国家免检产品证书和黑龙江省名牌产品称号;通过完善生产技术和设备运行的质量管控体系,建立生产技术质量管控点,提高产量、提升质量、降低成本。现精炼成本降低10% ,配煤成本降低3元/吨;

  ……黑龙江建龙目前共梳理了192项各工作流程,组织修订并发布制度91项,对已发布制度的培训及自查情况检查率达100%。

  管理顺,人人有为。围绕降低生产成本做文章,通过一定的制度统一人的思想,真正使每个部门、每个环节、每个员工都有了明确而强烈的价值观念、资金观念和投入产出观念。

  制度刚性,管理人性。公司把制度工具的应用渗入到人性管理中,方针管理、自主管理、提案制度、建议制度等等“以人为本”的活动,产生出了非权力效应。去年,公司受理员工提案1183个,奖励并实施770个,人均提案0.26个/人。

  推广应用的台湾中华钢铁公司“自主管理活动圈”管理模式,体现了黑龙江建龙管理的人性化,带来了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结合到创新,可以说是黑龙江建龙最具魅力的特色。

  围绕某一主题方面,员工们自发组成一个个自主活动圈,进行自主科技攻关活动。活动主题涉及提高产量、提升品质、降低劳动强度、改善作业环境、节能降耗、设备维护、环保等诸多方面。米粒之珠,也放光华。今年,员工们自发组建活动圈172个,完成主题数180个,参与率达31.5%,给企业年创效益4700多万元。

  从2006年至今,公司先后5次奖励累计创效700多万元的“凤舞圈”6万多元。奖励制度,让员工深层潜力和自身能量迸发到了极点。

  跨过从静态到动态的思维断层,坚持制度与管理融合的发展理念,黑龙江建龙把自己的特点变成了特色,进而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建龙模式”。

  人是最基本、最活跃、最重要的劳动力要素,一切价值都是人创造的。事在人为,条件相同的企业,有的兴旺发达,有的一塌糊涂。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事业的成败,换句话说,有什么人才就有什么企业。

  锻造筋强骨健的脊梁

  没有吸引不来的人才,也没有稳定不了的人才。黑龙江建龙一直坚信,人才是企业的栋梁。

  虽然是民营企业,但却拥有大批优秀的管理干部、技术专家和骨干员工,这是黑龙江建龙秉承“以人为本”的企业哲学,用“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成就人”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带来的“建龙效应”。

  面对这些来自不同性质的企业、机关、单位和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特点,黑龙江建龙尊重员工需要、培养员工能力、激励员工进步、成就员工价值,创造出晋升与发展的公平机制,使各种人才都能够在同一平面上得到平等发展机会。靠此,公司成立短短五年间,就吸引来一批国内外精英人才加盟。据悉,黑龙江建龙现有5213名员工中,博士和硕士生11名,大学毕业生1500余名,高级职称人员64名,工程技术人员400余名。

  人才,正成为全方位主宰黑龙江建龙的主人。

  为培养、吸纳专业适用型人才,提高企业的科技知识水平,公司与佳木斯大学签订了五年的用人合作意向。从2008年开始,黑龙江建龙将每年在佳木斯大学招收本科生二、三十名。

  今年,公司拿出专项助学资金100万元,设立“建龙奖学金”、“建龙奖教金”,在佳木斯大学定向培养机械类、电子类、化工类品学兼优的学生,并对在此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老师给予奖励。

  黑龙江建龙始终荡漾着一种无形的冲击波,让管理者不停的在思索中探索着,员工们不断的在突破中突出着。

  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开阔眼界、充实头脑,从公司高层领导做起。每周一下午,公司都组织由经理、一级主管等人员参加的学习活动。

  先进管理理念和标准化管理水平,就是在一次次学习、反思、“对标”中显现出来的。

  上岗前进行技能及基本知识培训,这是黑龙江建龙一条“铁”的制度。

  技术岗位“传、帮、带”,外地培训,取经学艺,增长技能。从2003年至今,公司已培训烧结、炼钢、轧钢等岗位熟练员工万余人。

  企业与员工共赢的机制,凝聚了力量,开启了智慧。

  在开展自主管理活动中,无论是新还是老,无论文化基础低还是文化水平高,员工们都能满腔热情、尽心竭力积极寻找改善企业发展的主题,并发挥特长破题。

  凝聚力和创造力,已成为黑龙江建龙一笔难以估量的宝贵财富。

  以王青捷为圈长的“凤舞圈”有9名员工,三年来他们围绕炼钢厂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设备故障、保障安全生产进行技术攻关,先后完成主题5件,他们的技术革新在公司和总公司多次夺冠。

  王青捷告诉记者,来企业最初自己仅是检修车间的一名普通检修工人,现在已经成长为技术过硬的一名工程师。目前,他们“凤舞圈”还有两个主题正进入试行阶段,不久即可在公司内部推广。

  员工,作为黑龙江建龙最基层的细胞,正在迅速裂变,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几年来,黑龙江建龙累计收到员工提案2989件,已完成2044件;预计实施后,可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6884.23万元。

  奖励总金额40余万元,这是黑龙江建龙对发挥聪明才智、为企业提出提案和合理化建议员工的回报。

  谋事成事全在人。人才就像企业的强力发动机,将员工的潜力转为动力、活力,使黑龙江建龙始终焕发出勃勃生机和鲜活生命力……

  后记:

  “中国是一个钢铁冶炼古国,也是一个钢铁大国,但我们还不是一个钢铁强国。”不满足现状的建龙人对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有着充分和清醒的认识。

  未来的钢铁行业必充满竞争和挑战,但对于优秀的建龙公司和优秀的建龙人来讲,则意味着充满更多的机遇和希望。

  “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全面提升综合竞争力,迎接明日市场挑战,做中国钢铁行业先锋,向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迈进”,这就是黑龙江建龙矢志不渝的前进目标。

作者: 杨 军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