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穿着病号服的人戴着耳机和“墨镜”,摇头晃脑陶醉在音乐之中……近日,在广州某医院音乐治疗室,记者看到了上面的一幕。该院音乐治疗师吴礼明告诉记者,至今,该院开展音乐治疗已有近20年,每天都会有100多个精神病患者拿着医嘱来接受半个小时的音乐治疗。
记者了解到,根据病情的不同,每个患者所听的音乐也是不一样的:食欲太差的医生会让他听“开胃音乐”,抑郁症患者则接受“宽心音乐”治疗,焦虑症患者听“放松降压音乐”,此外,还有“活脑益智音乐”、“提神音乐”等。除了这些治疗音乐之外,音乐治疗师还会经常挑选一些流行歌曲放入音疗库,如“爱拼才会赢”等。
音乐治疗时为什么还要戴墨镜?吴礼明解释说,这个“墨镜”不是一般的墨镜,除了遮挡光线让患者更专心听音乐外,还对眼部周围的穴位进行脉冲按摩,而这些穴位有助于调整大闹情绪。
“音乐治疗除了听,有时还会让患者唱。”吴礼明说,在患者唱歌的时候,医生会在旁边观察他点唱什么曲目、唱歌时的表情、姿势等,从而分析患者的内心状况,更准确地了解病情。而在治疗一段时间之后,观察精神病患者唱歌,也可以看出治疗效果到底如何。
据悉,除了开展音乐疗法,该院还在精神病康复患者中开展书画疗法、工作疗法、茶艺疗法、园艺疗法等等。“很多市民都误认为治疗脑病的科室到处都是封闭的病区,其实不是这样,我们就是要通过这些轻松的治疗方法,最终让精神病患者走出病房,回归社会。”吴礼明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