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日前报道,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非法利润,除了将三聚氰胺掺入牛奶中,还添加了其他东西与三聚氰胺混合。这种混合物被称为“蛋白粉”。
与三聚氰胺混合的“其他东西”究竟是什么?有没有毒副作用?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公众交代清楚,以消除负面影响,防止公众出现恐慌。
目前,尽管政府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奶粉企业再三承诺质量安全,但并未彻底消除人们心里的疑虑,人们对奶粉恢复信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与奶粉相关的问题,都应高度公开不留死角。
据报道,目前出院的患儿有43603名,仍在住院治疗的有5824名,另有3名患儿死亡。人们普遍以为,三聚氰胺是这些肾病患儿的唯一“凶手”。但现在又突然披露出还混入“其他东西”,人们就会追问:三聚氰胺是不是“主凶”?“其他东西”是不是“从犯”?具体是什么?
即使说,“其他东西”对人体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在笔者看来也要及时公开。这是因为,公众因为三鹿奶粉事件普遍对奶制品产生恐慌感。所以,有关部门既要公开“主凶”,也有必要公开“从犯”。只有让所有的“凶手”暴露在阳光下,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当问题奶粉成为重大公共事件时,所有问题都应及时公开——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应主动说明问题;当公众心存疑虑时,也有权追问。只有所有问题公开,监管部门才能有效监管,也有利于公众监督。只有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之间建立互信,中国奶业才能振兴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