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黄金周里,有人看望亲朋,有人出门旅游,有人坐家不动,有人上班照旧。很多人拥有了连续7天的难得自由,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平时想最可没时间做的事情。所以,日前一则建议取消黄金周的消息,就招来了一片反对声,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但另一方面,我们也确乎应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黄金周到底是“假”还是“节”?
劳动部门说,黄金周既是“假”又是“节”?自从黄金周制度实行以来,每到黄金周,劳动部门总是准时提醒加班费问题。按有关规定,节假日有两个含义,即节日和假日。黄金周期间,用人单位如果安排劳动者在3天法定节日时间内加班,应当支付300%的工资,不能安排补休;其余4天假日时间内用人单位可以安排劳动者补休,不能安排补休的,应当支付200%的加班工资。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黄金周加班费的“双薪”或“三薪”实际只能是奢望,但劳动部门除了乐此不疲外,再没见拿出什么高招。即便如此,我们毕竟由此明白了黄金周里“假日”和“节日”的区别。
旅游部门说,黄金周其实就是“旅游节”。君不见,黄金周里自始至终最惹眼的,就是那每日一报的《旅游信息通报》。从各景点接待人次到宾馆酒店出租率,从各项收入数目到同比增减率,从景点天气预报到游客投诉量,无所不尽其详。最后的总结报告,收益自然是盆满钵溢。尽管很多景点人满为患如遭浩劫,尽管“人去景空”后满目狼籍,但白花花的钞票总能换来更多的笑脸。
老百姓说,黄金周就是“放假”。抛开忙碌的烦恼,甩掉竞争的压力,终于有了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7天。管它是什么,反正终于“放假”了!取消黄金周的建议所以遭到大片反对,折射的是公民休假权未能得到充分的制度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黄金周到底是什么,谁也不愿嘴边的肥肉无端飞走。
迷离的黄金周,既是“假”又是“节”。但从黄金周的由来看,眼前的黄金周,首先应是“国庆节”的儿子,是“国庆节”3天法定节日与公共管理智慧的结晶。既然如此,黄金周里当是充满至少是不乏“国庆”元素的。而当我们走出户外,你可以听到喧闹的商业促销,你可以看到满眼的眩目招贴,你可以感到身边熙攘的人群……“国庆节”里的国庆元素,除里新闻里得知的中央九常委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以及香港举行隆重升国旗仪式庆祝国庆59周年,其他就见闻寥寥了。这样,如果我们称黄金周为“购物节”、“旅游节”甚至“探亲节”,可能都有一定的道理,惟独不能称为国庆节——我们的“国庆节”哪去了?
7天的黄金周,你到底是“假”还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