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食品免检还是权力免检?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9-22 09:59:29

  三鹿事件曝光,引出大量品牌牛奶的质量问题,导致食品业免检制度的终结和三鹿、伊利、蒙牛、光明等品牌的“中国名牌”称号的取消。

  “名牌”称号由政府评定,很是奇怪。所谓“名牌”,意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于市场和消费者的知晓度和认可度。政府要管的事,不应是产品是否出名,而在于产品的质量。一种产品,如果为消费者广泛知晓和认可,即使没有被政府授予“名牌”称号,它依然是“名牌”。当然,消费者知晓和认可的只是其表象,至于它的内在品质如何,是否存在安全问题,这才是政府的责任所在。政府授予产品的“名牌”称号,是为了“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实际上,政府对于产品质量的防范和监督,是对于企业及其品牌最重要最好的保护,而如何创品牌、打响自身的知名度,这些都应该是企业自己的事情。

  比这更令人怀疑的是产品质量免检制度。根据官方说辞,免检制度是为了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扶优扶强,引导消费。而实际情形是,在该政策出台之前,商品的质量安全由各地区的质检部门和工商部门负责。但是,受地方利益和部门利益的驱使,一些地区对外来产品实施“质检”封杀,某些国内知名品牌在各地区频频遭遇质量门。出于扶优扶强、打破地方利益保护和行业垄断的目的,中央政府出台了“免检”政策。

  就是说,免检制度是为了取消地方政府的部分权力,让一些知名品牌能够在各地免受地方政府地方保护政策和行为的干扰。可问题是,如果知名品牌没有质量问题,地方政府要鸡蛋里面挑骨头,无中生有,这是地方政府滥用权力、执法无序,怎么可能通过“架空”地方政府权力的办法来回避矛盾、解决问题呢?如果知名品牌的质量确实存在问题,地方政府严格执法,不是可以促使知名品牌精益求精、不断自我完善吗?

  综上所述,无论是“名牌”的评选制度,还是产品质量的免检制度,其指导理念是,市场不可信,所以相信政府权力;下级政府的权力不可信,只能依赖上级政府的权力。

  诚然,市场的逐利性造成市场竞争存在诸多社会风险,一些产品虽然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其质量未必名副其实;地方政府的相对独立性也导致地方政府存在自身的利益诉求,产生对本地产品保护、对外来产品抵制的权力冲动。但是,这些问题都只能通过完善法制才能得以避免。市场不可信,权力同样存在逐利冲动;下级权力不可信,不受制约的上级权力同样可怕。产品是否是名牌,由市场决定;下级权力乱法,只能通过完备法制进行整肃。如果政府垄断名牌主宰权,上级权力代替下级权力行使质检权,当权力被利益所蒙蔽、腐蚀,“名牌”同样问题多多,“免检”则成了问题商品的市场通行证。政府的职责,就是充当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市场的归市场,政府不要越俎代庖;如果“守夜人”不能守职尽责,就提升“守夜人”的权力,这样只会导致市场更大的混乱。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