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教师节,我心绪难平。
从我目前保存的资料看,2006年,教育部统计的教育系统年平均劳动报酬达到2.09万元,超过全国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劳动报酬。这个数字想必2008年应该有所提高吧。
教师收入提高了,说明国家已开始尊师重教了。然而,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我实在领不起这份儿情。我算是所谓的“正规军”了,从教21年,但2006年我的工资收入刚刚1万多点(月工资945元)。2008年,我的工资涨了,每月1500多元,可一年还是不到两万元,这在我们学校还属于“高收入”。不仅我们学校,全县中小学教师的年平均劳动报酬离教育部统计的2.09万元还差很远。
这样的工资待遇能吸引年轻人到农村任教吗?
在我们这里早已出现教师“老龄化”现象,很多学校最年轻的教师也超过30岁了,有的学校全都是四五十岁的老教师。我们学校差不多已经十来年没见过年轻教师的身影了,全乡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也屈指可数。
照这样下去,不久的将来,农村教师队伍很可能出现断层。不客气地讲,农村教师队伍目前正在走下坡路。假如农村教师的年平均劳动报酬能和全国从业人员年平均劳动报酬持平,相信这种局面一定会改变。
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有30多万教师学历不合格,大多数农村教师是所谓的“后学历”,就是工作后在岗位上通过在职进修获得的学历。可国家拿不出什么好政策叫“合格的”自觉来农村?没办法,“后学历”的农村教师们只得默默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却不能充分地感受到“尊师重教”给他们带来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