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9月10日电在鄞州章水镇杖锡村,几乎家家户户的村民都知道,从2000年开始,每年夏天,总有一位中年男子,开着越野车,翻山越岭地为杖锡村的孩子以及村民送来资助款。但昨天记者去采访时,这位“好心人”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哪里人,杖锡村没有一个人能说得出来。村民说,不是他们不懂得感恩,而是因为“好心人”每次都是来去匆匆,从不留下一点个人信息。
神秘男子开车来到杖锡村一家家发放资助款
8年前,一中年男子开着车在这个山路十八弯的山村———杖锡村到处转悠,有事没事就和村民聊上几句,挨家挨户地唠家常。在得知杖锡村村民生活贫苦、孩子上学都得不到保障后,中年男子第二天再度光临杖锡村。与第一次拜访村民嘘寒问暖不同的是,这一次,中年男子夹着一个皮包,给之前曾拜访过的村民当面发放资助款。发完钱后,男子立刻转身离去。至于资助款的数额,据杖锡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淼回忆,由于时隔太久,已经无法统计,但保守估算,至少有两三万元。
对于自己的身份,中年男子含糊地表示,自己来游玩,刚好路过杖锡村,出于好奇,就停下来看看。
受资助的村民还沉浸在“天降好人”的感叹中,不时猜测中年男子真实身份。2001年夏天,该男子再度来到杖锡村,除了继续资助村民外,他将资助的范围,扩大到杖锡村那些上学的孩子。
8年里光是资助学生至少超过13万元
来不留姓,走不留名,送完钱就匆匆离去。因为做善举的男子对自己的身份过于保密,杖锡村村民干脆给他取了一个名字———“好心人”。
“从2000年开始,这位好心人每年都会资助杖锡的学生。资助款基本都是自己亲自送上门,偶尔抽不出身,好心人就会把钱汇到学校或村里的账户,由学校或村委会转交给学生。”王继淼说,去年9月1日,“好心人”在送来1.2万元助学款后,得知村里有两名大学生遭遇辍学困境,又拿来2.4万元,每人1.2万元,资助他们上大学。就在一个星期前,“好心人”为杖锡村后龙岩下的20位小学生又送去了1.5万元。
“8年的时间,‘好心人’给杖锡村学子送来的资助款,至少在13万元以上。这还不包括他之前给村民的扶贫救济款,以及为村里出资建造的一些基础设施。”王继淼说。
他“伪装”成外地人却冷不丁冒出宁波话
“好心人”除了对自己的身份始终保密外,在与村民交谈时,还故意“伪装”自己,让村民误认为他不是宁波人。据杖锡村村民回忆,“好心人”与村民交谈时,一律用普通话,但在接电话时,偶尔会冒出几句宁波话,口音很纯正,不像外地人学说宁波话的那种。
“他应该是宁波人,他是有意在向村民隐瞒自己的身份,故意装作不是宁波本地人。”杖锡村党支部书记王继淼这样分析。
8年中,王继淼与“好心人”有过一面之缘。他曾试图追问“好心人”的姓名,后者一听,立即严肃地回答:“你再这样,我以后不来了。”王继淼只好打消了刨根问底的念头。
王继淼告诉记者,他曾查看过“好心人”的汇款姓名,但上面写的是“无名”;他也曾悄悄地记住了“好心人”的车牌号,但转念一想,既然“好心人”有意对自己的身份保密,那么自己也没必要揭开他的真实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