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伪古典与伪后现代的中国大片美学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9-08 08:25:14

  《孔子》八字刚有了一撇,舆论就已经炒得沸反盈天。首先,恭喜《孔子》的制片人,电影炒作的初级阶段已经完成,媒体曝光率等各项指标或许早就提前完成。

  在《赤壁》之后,中国电影人继续顶风“作案”,这股勇气令人佩服。在此之外,该剧导演和编剧的胆量,也是惊人。将孔子还原为普通人、要让孔子谈恋爱、练武术,彻底完成对圣人形象的颠覆,那也不是凡人思维的产物。

  虽然,将来《孔子》能被胡导拍成啥样,还不清楚,但是,其被历史魔咒附体的种种迹象已经非常明显。中国商业大片陷进历史的沼泽地已非一日。从《英雄》开始的伪古典兼伪后现代的中国大片美学,以票房的成功而获得了继续颠覆历史、糟蹋历史的合法性。

  之所以说中国大片是伪古典兼伪后现代,乃是因为,这些大片的导演们,一方面坚持了古典主义的宏大叙事,同时,又意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颠覆历史、解构历史。所谓的史诗巨片原来不过是史诗巨骗,这可以说是伪古典。另一方面,虽然颠覆与解构是后现代的美学特征,但是,张艺谋等人乃是以另类与恶俗的价值观去实现颠覆。比如在《英雄》中的“天下”观与“不杀”观,有为秦始皇翻案之嫌;《赤壁》则将曹操塑造成为一个猥亵的情种,试图把三国群英还原为普通人;当然,还有吴宇森莫名其妙的“团结”历史观。所以,这也不是后现代意义上对古典艺术的颠覆与解构,说到底还是一个披着后现代之皮的“伪”字。也可以说,当中国的导演们试图将古典与后现代杂糅在一起时,却无力驾驭其中水火不容的风险。

  现在,《孔子》也可以说已经一条腿跨上了这条“贼船”。如果,胡枚和她的编剧们硬是要把圣人从神坛上拉下马,就不能不面对两头皆不讨好的风险。既然是要做一个史诗大片,却又近乎戏说,或许《孔子》就又成了正剧不是正剧、戏说不是戏说的不伦不类之物。至于这样的东西能否继续取得票房的成功,倘若电影制片人都认为稳赚不赔,那么还是让胡导继续导去吧。

  不过,这样的电影看多了,大家也就都会逐渐明白,拍电影原来也不过是另一种“借壳上市”,只是与股市不同的是,“历史”这个壳资源目前还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