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有感“加油”成为国际语言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9-08 08:25:14

  在现代汉语中,“加油”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意为“添加燃料油、润滑油等”;二是“比喻进一步努力”,如“加劲儿”。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国观众为各国和各地区运动员助威时的“加油”声给人印象深刻,并通过电视直播响彻寰宇,传遍全球,现已成为一句时髦的“国际语言”。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8月26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首尔出席韩国贸易协会、大韩商工会议所、全国经济人联合会、中小企业中央会经济四团体举行的午餐会并发表重要演讲,受到热烈欢迎。在午餐会上,韩国一位工商界领导人用中文提议全场高呼“加油”,为中韩关系发展鼓劲。顿时,宴会厅“加油”声四起,友好气氛达到高潮。

  北京奥运会期间,“加油”是一句无处不在的口号。笔者曾有幸前往“鸟巢”和北京工人体育场观赛。坐上看台,就像沉浸在欢乐的海洋,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也会亢奋难抑。观众在志愿者的引导下,有节奏地拍两下手,竖起大拇指,齐声高呼:“奥运,加油!”然后再拍两下手,向前伸出双拳,又齐声高呼:“中国,加油!”鼓掌、呐喊、喝彩,制造人浪,狂欢活动不断,“加油”声此起彼伏。耳濡目染,几场比赛看下来,即使一句中国话不会讲的外国观众,也能拖着各种腔调,大声喊出“加油”二字。

  “加油”给参赛运动员增强了力量和信心,也给各国观众带来了友谊和快乐,在他们的心目中,“加油”还是中国人释放热情和善意的代名词。因此,“加油”便成了北京奥运会别开生面、富有特色的标志之一,是北京奥运会产生恒久影响的一个象征。

  今天,“奥运之城”北京又迎来了北京2008年残奥会。“两个奥运,同样精彩”,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承诺。世界见证了一届“不同凡响”的北京奥运会,中国还将向世界奉献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残奥会。在北京奥运会上,波兰残臂少女纳塔丽娅·帕蒂卡在6场乒乓球女子团体比赛中胜了两场;南非“独腿美人鱼”纳塔莉·杜托伊特在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取得第十六名的骄人成绩,我们曾为她们身残志坚所感动,为她们顽强拼搏而欢呼。北京残奥会上,将有4000多名残疾运动员参加20个大项的角逐,他们将用身体和意志,证明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用精神和毅力,表现自己的人格尊严、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书写体育和人类史册上的新篇章。他们,值得我们投去更多关注和敬佩的目光,值得我们送去更多更响亮的掌声和“加油”声。

  让我们以似火的热情,为实现“超越、融合、共享”的残奥会理念加油,继续为实现“团结、友谊、进步”的奥林匹克宗旨加油!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