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全民健康从行动开始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9-05 10:21:22

  都知道9月1日是新学期开学的日子,可有多少人晓得9月1日还是“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日”呢?

  健康生活从“认知”开始。你是脑力劳动者吗?要知道,脑力劳动九成人亚健康。心慌、气短、浑身乏力,经常疲惫、记忆力下降、头晕,工作效率下降、颈椎腰椎经常出现不适……20岁至45岁之间、脑力劳动为主的人士,经常透支生命,身体大多处于这样的亚健康状态(9月1日《羊城晚报》)。不认识到这些基本形态,往往将亚健康、不健康当作健康,真正的健康就无从谈起了。

  健康生活从“走路”开始。9月1日,上海市竖立起了“健康之路”雕塑(新华社上海9月1日电)。迄今上海已建立25条约35公里“万步健康路”,健身路的建设还将陆续开展(9月1日《新民晚报》)。日行万步,健康由我。“万步健康路”的建设,是政府性的投入,是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付诸行动的基础。

  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调查结果显示,真正符合健康定义、达到健康标准的人群仅占5%。爱拼才会赢?“精英”却短命。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大声疾呼:“我们应该提倡轻伤一定要下火线的观念!”钟院士当然是一个形象的说法,问题在于,亚健康的表现往往不是“轻伤”,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忽视过去。

  联合国首个人类发展报告指出,21世纪的健康是人的权利与尊严,也是人的财富与文明。是的,健康权是生命权之一,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锻炼是健康的基本保障之一,全民健康最需要全民锻炼。北京奥运会证明我国是“金牌大国”,但“金牌大国”不一定是体育大国、健身大国、健康大国。

  全民健康离开“行动”二字,就是空话。这里首先需要政府的行动,要加大体育设施的基础性投入。我国人均体育设施面积只有可怜的1平方米多一点,与体育强国差距巨大。“建好基础设施,倡导全民健身,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基础设施的到位是前提条件,否则想健身也找不到地儿。再就是需要市场的行动,如今已有不少民间的健身馆出现,但还不见“雨后春笋”,很需要政策性扶持。最后就是民众个人的行动,投身全民体育,实现“每天健身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快乐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运动锻炼,最需要成为“生活习惯”。习惯了,“去运动一下”才能真正成为身体的自觉。真正的体育大国是一定是“动”起来的。刚看到一个报道说:美国人每年因运动损伤的牙齿以“万”记数,这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动”起来的国度是怎样的情景,明白奥运会上夺金8块、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菲尔普斯是在什么环境中炼成的。

  健康需要良好的心态。活在当下,要有“健康平常心”,在简单生活、朴素方式中寻找快乐意蕴。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三高”症状,都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早就有研究性报道说:因为生活方式进入非健康的“摇滚”状态,所以摇滚乐手早逝的几率,要比平常人高出一倍。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愉悦心情、科学运动,方能摈弃亚健康,换来真正的健康长寿。

  “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同一个世界,应该有这样的“同一个梦想”。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