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市场混乱,素有耳闻。开学前夕,到书城一看,吃惊的程度远远超乎想象。偌大的书城一隅,各式教辅读物居然有7000多种,粗略一算,平均每门学科的教辅书籍都有百种之多。这样的五花八门,怎能不让家长为难、教师担忧、学生生厌?
教辅读物如此泛滥,原因何在?出版界知情人士透露:利益驱动激化无序竞争,一本有创意、有市场的教辅读物一面世,模仿者就纷至沓来,或改头换面,或偷梁换柱,更有偷工减料的,把各种试卷一汇编,就成了升学宝典。你克隆,我移植,能不成灾?然而,我以为更可怕的问题还不在此。
新课程教材改革,需要配套的教辅读物。精编精选的读物,当然对提高学习效果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教辅读物决不能变成单一的习题集、练习册。优秀的教辅材料应该是知识体系的丰富和拓展,是学习方法的引导和点拨,因此,它不仅需要有学科知识的补充,更需要有人文的精神和修养。遗憾的是,放眼书市,教辅读物几乎都是同步练习。这样的教辅越多,学生的负担就越重。尽管教育管理部门一再重申:除规定教材和教辅材料外,其他教辅读物不能进校门,也不能向学生推荐。可惜,令行禁不止,截流挡不住源头洪水,学生的书包里照样有层出不穷的应试秘籍。
喜闻在上海刚刚结束的教育辅导读物现状与发展研讨会上,众多专家呼吁,国家应该尽快出台措施,规范教辅市场,建立对教辅读物的专业评审制度。我以为,这是抓到了问题的源头,切中了时弊的脉门。把住出版第一关,才有可能真正治理教辅市场。还应该对出版单位实行教辅读物专业准入资格验证,发现违规欺诈,一律出局,以确保教辅读物的本色和质量。
教辅读物,虽属配角,但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大事,疏忽不得。笔者殷切期待出版管理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能协同把好头一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