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区县网页 > 饶河县 > 饶河新闻 正文
饶河县倾力打造生态名城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9-03 16:08:15

  东北网双鸭山9月3日电 一江碧水,奇峰秀色,天蓝地阔,绿草如荫。当你第一次走进毗邻俄罗斯的边陲小城——饶河县的时候,那如诗如画的满目美景让你目不暇接。县域面积70%被森林、湿地和水域覆盖,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饶河最大的资源优势。正是这些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养育了饶河儿女,也为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抢得了先机。

  为切实保护好区域内生态环境,饶河县不断加大县属、农垦、森工三方协作力度,保护林业、湿地、鱼类和水资源。在实施县属林场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全面实施行政区域内公路两侧500米以内林木禁伐措施,逐步实施行政区域内全面封山育林。同时,设立了悔过林和谢罪林,对盗伐林木者,除给予相关法律和行政制裁外,还责令其在制定的地块中栽植所毁坏树木量10倍的幼树,直至成材。并结合林权制度改革,明确山林权属,建立“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林业产权制度,实现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蓄积不断增长的目标。实施大佳河湿地保护与恢复和三江平原湿地保护项目,对公路两侧和村屯周围的小块分散湿地实行限牧和禁牧措施,使全县湿地资源得到有效恢复和改善。确定濒危鱼类保护范围,划定重点保护水域,适当延长禁捕期,在重点河段实行阶段性休渔和禁渔,降低捕捞强度。加强污染源控制,禁止污染项目实施,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降低工农业污染和生活用水排放对乌苏里江和挠力河水质的污染。

  饶河县在生态经济发展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发展农村特色种养业、加工业为主要内容,以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方式,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道路,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经济圈。以口岸为依托,加快对俄出口蔬菜基地建设,绿色有机生产基地生产的西红柿深受俄罗斯市场欢迎,年对俄蔬菜出口600吨。2008年,全县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共完成77.8万亩,占全县总播面积的65%,东北黑蜂养殖数量达到3.2万群。同时,饶河县还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的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全县已有4家企业的10多个产品申报绿色食品认证,认证数量达到30个。

  饶河县还通过实施“优美乡镇创建”、“生态农业标准化建设”和“环境治理”等项工程,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西丰镇、饶河镇被省政府授予优美乡镇称号,大佳河乡富河村被列入省级生态文明村试点。通过专项环境治理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开展“四旁”绿化工程,村村栽种“护路林、护村林、护校林、护堤林”,在城镇重点实施公园、街路、岛屿、庭院、小区和防护林等六大绿化工程。

  在生态城市建设中,饶河县按照“山水园林生态口岸城市”的总体定位,全力打造“精、特、美”国际化城镇新形象。投资193万元建成饶河百合广场工程,夜晚华灯闪烁,交相辉映,增强了边城文化底蕴,成为边城饶河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利用乌苏里江自然风光,投资1000万元建成的3. 2万平方米的沿江公园工程,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优美舒适的活动空间。近两年来,是饶河县建设史上投入最大、变化最大、发展最快的时期。一座座新颖别致的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白色路面纵横交错。特别是2007年,饶河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共投资4780万元,完成了通江街、北新阳路人行道、明珠家园小区项目建设,实施了热网、排水改造工程,城市供热质量明显提高。集饶河岛公园、沿江公园、小南山和南湖公园为一体的环状城市景观带日趋完美,多层次主体亮化工程使山水边城特色更加突出,城市景观更加靓丽。

  未来的饶河将发展成为天蓝水碧、林木葱茏、鸟语花香、自然优美的国际化魅力边城,一个更美、更绿的天然大氧吧,一个来县域内看生态风光、体验民俗文化,外出俄罗斯看异域风情的国际旅游大走廊,一个集公路、铁路以及江海联运为一体的中国东部国际化外经贸黄金大通道。

作者: 康 明 本报记者 高 龙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书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