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大量名师赋闲或退化为哪般?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8-27 09:18:36

  教师队伍建设状况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观测点。但是,当前一些地方出现了一种怪现象:一边是急需大批优秀教师,一边是大量名师赋闲或退化——

  随着教师队伍建设“绿色通道”的不断开通,一大批优秀教师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县市级名牌教师、名校长、省功勋教师和特级教师,有的甚至成了教授级的高级教师。尤其是职称制度改革以来,许多中青年教师被评为高级教师,他们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待遇,而且还成了专家型教师。这些名师是各级各类学校一笔宝贵的优质教育资源。可是,在当下的教师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许多名师赋闲或退化现象。

  笔者认为,造成名师赋闲或退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制度缺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学校,对名优教师的管理缺乏刚性。许多优秀教师被评为各级各类的名优教师后,怎样加强对他们的考核和管理?用什么样的措施和手段来促进并保障他们的可持续发展?他们自我发展的要求应该怎样?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专业引领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管理部门重视不够,缺乏思考,缺失对策研究;作为基层学校,更是缺乏可操作的措施,使他们不但赋闲,而且还无忧无虑、一劳永逸地享受终身制待遇,他们一旦获得相应称号,荣誉、津贴照拿不误,责任和义务则无需承担。

  二是由于缺乏一种有效机制,使一大批名师自我懈怠。许多教师被评为名师后,往往会出现“评前热评后冷”的现象。参评前,许多教师拼命工作;评上名优教师后,即刻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身份变了,地位有了,从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甚至教研组活动以及兄弟学校邀请作讲座、做示范课也请不动了。也有不少教师评上名优教师后,兴趣爱好也相应发生了转移,很少再关心教学研究,有的甚至搞起了课外辅导等“第二产业”。

  如何避免名师赋闲,防止其快速退化?笔者认为,有两种措施能解决这一难题。

  一是要创新学校的管理机制。学校应强化对名师的评后管理,尤其要强化对高级教师的聘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也应主动介入,重视名师管理工作;学校应出台名师管理办法,明确目标和任务,强化考核措施,细化操作要求,实行“优者有奖,劣者要罚,不称职者要随时终止称号”的动态管理,严格定期考核,从制度和源头上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优秀教师被评为名师或被聘为高级职称后,学校更应通过委以重任、压担子的方式,要求他们名副其实地发挥专业引领的核心作用,鼓励他们继续承担课题研究和学科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学校也要创造条件,为名师打造各种团队,使他们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校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并定期考核他们的工作实绩,促使他们在专业再发展上感受新压力,并通过政策引导和机制上的外力驱动,刺激他们的自主发展愿望,使他们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再立新功。

  二是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搭建各种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既是学校的分内事,又是发挥名优教师辐射作用的有效手段。俗话说,好钢需要不断锻打。同样,名优教师也需要不断地锤炼。学校要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各种展现自我的机会,主动搭建攀新高的“脚手架”,鼓励他们进军新高地,冲锋新领域;动员他们主动出击,自我加压,为校内外的同行上特色课、研究课、示范课、精品课,及时宣传他们的教学业绩,扩大其知名度,帮助他们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他们成为各学科教学真正的名牌教师;要求他们“找米下锅”,主动承接各级各类的教学研究课题,在实践中总结提炼教学经验,将其上升为值得推广的有本地特色的教学思想,并帮助他们出版学术专著,使他们最终成长为本土化的专家型教师。

  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周建国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