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出书,我现在肯定做了列车员,嫁给一个扳道工人”,轻飘飘说出这句话的,正是最近被降低60分特招进清华的少年作家蒋方舟。按照这位少年作家的逻辑,出书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做列车员,不嫁给扳道工人,似乎在这位准清华学生的眼里,列车员和扳道工人是极其卑微的职业?列车员和扳道工人怎么了,社会地位就不如你写了几本书的少年作家了,素不知这句话伤害了多少人?
其实,我们可以从蒋方舟的话语中读出潜台词来,列车员和扳道工人显然只是她的泛指,她所真实指向的是处于社会最基层的普通劳动者。以这样的心态来写作,会写出什么样的作品,值得怀疑。写书是以自己真诚的内心去感染读者感化读者,与读者一起分享真与善,可蒋方舟作品背后的意图已经隐藏了起来,她想大声告诉读者的压根没在文字里表达出来,却一直在脑袋里盘旋着,这便是:有朝一日借着作家这个虚名,能否高人一等,脱离她所不愿久留的社会底层。
这个少不更事的蒋方舟,显然误解了作家的这个职业规律,作家也只是千万个普通职业中的一种,和农民耕耘工人做工一样,都是付出艰辛劳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而且,那些杰出的作家诗人往往都出自社会底层,中国古代有“忧愁出诗人”之说,好的作品几乎都是为社会最底层的劳苦百姓代言的。欧洲杰出的表现主义作家卡夫卡,穷其一生也只是奥地利一不知名的保险公司中的小职员,从事着平凡的职业。一个只想着借出书出人投地,鄙夷劳动者的蒋方舟,价值取向显然出现了问题。
宋浩浩这里到可以奉劝蒋方舟,你若真嫁给扳道工人或者真做了列车员,到是你人生的真正转折,胜过清华录取你十次,因为当蒋方舟体味了这些劳动者的艰辛与不易,体味了底层百姓的平凡日子与寻常生活,兴许真能写出小半部传世的作品来。显然,我们这里已经高估了她的实力,低估了她浮躁的内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