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8月12日电 8日14时15分 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向北京、天津、河北所属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分指挥中心发布地面火箭人工消(减)雨实战保障指令;
14时45分至16时25分 两架飞机执行对空中云物理探测,另外两架飞机分别在北京西北部和西部上游地区进行消(减)雨播撒催化剂作业;
16时08分 指挥组向西北、正西和西南三个方向作业区域的相关作业分指挥中心下达人工消(减)雨作业命令;
23时30分 20轮次人工消(减)雨作业结束,累计1100枚消(减)雨弹从地面汽车的火箭架上发射。
成功进行人工消(减)雨,在奥运会历史上是第一次。为了这一天,中国气象人努力了7年
8月8日24时许,当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棒火炬手李宁迈着太空步,点燃第29届北京奥运会圣火时,“鸟巢”内外沸腾了。而此时,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的中外气象工作者,早已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动情地欢呼起来。
这一晚,展现在世人面前的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堪称“完美”。为了这一天,气象人努力了7年,等待了7年。“开幕式那天会下雨吗?”这是临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国气象人所面对的最多的一个问题。此前两天,8月6日,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于新文向中外记者发布:8月8日午后到傍晚,北京地区短时有阵雨。“短时阵雨”,再加上于新文强调的“由于当前受到北方冷空气副热带高压和强热带风暴综合的影响,最近北京的天气复杂多变”,这不得不让人捏一把汗。事后证明,开幕式前的1100枚火箭发射后,成功实现了人工消(减)雨。当晚,“鸟巢”无雨。于新文接受早报专访时谦虚地说,“如果像10日这样的大雨,要进行人工消(减)雨,那效果就很难说。”
开幕前6小时三地接到指令
442分钟发射1100余枚消雨弹
东方早报:开幕式开始时您在哪里?
于新文:我人在“鸟巢”开幕式现场,心在国家主体育场外。在那里,气象应急指挥车、城市边界层探测车在运转工作,每半个小时将探测资料和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会商室的预报分析进行上报。
东方早报:开幕式时的人工消(减)雨,在奥运史上有没有过这样成功的先例?
于新文:这是奥运史上首次成功进行人工消(减)雨。
东方早报:当天发射火箭1100枚,第一枚是什么时候发出的?如何作出这样的决定的?
于新文:8日早晨,京郊密云和怀柔等地区出现了降水。针对天气形势,14时15分,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向北京、天津、河北所属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分指挥中心发布了地面火箭人工消(减)雨实战保障指令,作业人员严阵以待。14时45分至16时25分,两架飞机执行对空中云物理探测,另外两架飞机分别在北京西北部和西部上游地区针对降雨云层进行消减雨播撒催化剂作业。
气象部门用卫星和天气雷达密切跟踪降雨云团的变化,下午北京周边出现了对流云并很快发展向“鸟巢”逼近。16时08分,指挥组根据降水云系的发生发展情况,向西北、正西和西南三个方向作业区域的相关作业分指挥中心下达人工消(减)雨作业命令,各作业分指挥中心迅速组织辖区内作业点实施火箭拦截作业。火箭消(减)雨作业结束后,降雨主要出现在西南部房山和东北部密云地区。在整个奥运会开幕式期间,国家体育场没有出现任何降水。
东方早报:作业完成是在什么时候?实施了多少次?
于新文:23时30分作业完毕。据统计,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共组织了20轮次人工消(减)雨作业,累计1100余枚消(减)雨弹从地面汽车的火箭架上发射。
是没下雨,还是消掉了雨?
世界范围科学家发起争论
东方早报:我国气象部门成功地实施了人工消(减)雨作业,这是奥运史上的首次成功。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在人工消(减)雨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于新文:不能说领先水平,只能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本身不是气象部门的一种业务,而是进行的科学试验,具有不确定性。人工消(减)雨对天气情况要求很高。10毫米以内的小雨能起作用,效果不错,但像10日这么大的雨,就不好说。另外,人工消(减)雨不容易检验。到底是没下雨还是真的是人工消掉了雨,没法检验。目前这个在世界上争论比较大。有的科学家认可,有的科学家并不认可。
东方早报:对于大众来说,这次开幕式人工消(减)雨成功了,就意味着以后只要需要人工消(减)雨我们就能成功,是这样吗?
于新文:不能这么说,这样说容易造成“人定胜天”的模糊概念。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叫人工影响天气,而不是叫人工控制天气。一次人工消(减)雨成功,是需要有合适的条件,除了合适的天气条件,雨在一定的范围内,我们还需要能随时监测,能提前准备,并且做到快速指挥,高效作业。
不仅如此,还有多部门的合作,比如空域、空管、部队等,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政府,甚至河北省政府,都做了很多工作。人工消云减雨的工作在世界上是一个难题,处于科学研究阶段。只能说我们做了有益的尝试,但并不能说人工消(减)雨起到了100%的作用。从大自然的角度来讲,“人定胜天”是不可能的,人工影响也不能说每次都成功。
东方早报:开幕式的人工消(减)雨,是否也有外国专家的参与?
于新文:有的。这次人工消(减)雨,中国有三位专家参与,另外有两位俄罗斯专家,柯涅夫和卡拉斯若夫教授。这两位俄罗斯专家有丰富人工消(减)雨技术和经验,在俄罗斯做得较多,如莫斯科红场阅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赛事期间不进行人工消雨
闭幕式、残奥会已做好预案
东方早报:为了北京奥运会奥运气象服务,气象人已经做了7年的努力。在赛事期间,他们要付出更多的辛劳。
于新文:的确,尤其是在奥运期间一线气象人员的服务,他们要为奥运赛事提供精准气象服务。他们很多人连开幕式都没有看,都在加班加点工作。
东方早报:人工消(减)雨方面的专家人数不多,开幕式后他们还是很忙?
于新文:他们还要继续备战闭幕式和残奥会。
东方早报:根据天气趋势分析,预报说8月奥运赛事期间还会有降雨过程,这期间很多赛事包括田径都在进行中。对于这些降雨,是否还会采取措施?
于新文:目前还没有。一般来说,在赛事期间不进行人工消(减)雨,只是进行赛事调整和延期。降雨对赛事影响不大,从现在看来,只有网球项目进行了调整,射击稍作调整。现在已经进入立秋了,立秋后雨水相对会少些。
东方早报:大家非常关注的是,闭幕式期间,如果预报有雨,是否还会进行成功人工消(减)雨?
于新文:和开幕式一样,根据当时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