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奥运村,有面“和平友谊墙”,连日来,奥组委成员和各国政要及运动员纷纷在上面签名。
和平,是从古代希腊奥运会延续至今的崇高精神。公元前8世纪,以神圣的奥林匹亚的名义举行的运动会,成功地凝聚起希腊的各个城邦。他们停止彼此的攻战,忘掉战场上血与火的厮杀,在赛场上展现力与美的较量。自此,奥运会变成了神圣的休战月。主张休战、追求和平的精神也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赓续绵延,薪火相传。
公元1894年,第一届现代奥运会在希腊重新召开。这既是古希腊崇尚力与美的传统的复归,也是奥林匹克运动和平、友谊精神的回归。从1993年10月25日出席联合国第四十八次大会的121个国家一致通过“奥林匹克休战”提案,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发起“奥林匹克休战墙”签名运动,现代奥运会始终没有放弃对和平的追求。
“奥运会无法强迫人们接受和平”,“奥运也许不可能完全消弭战争”,但是奥运的和平梦想正在逐渐实现:巴塞罗那奥运会,波黑交战双方得以停战;挪威冬奥会,前南地区实现了停战;亚特兰大奥运会,阿富汗和伊朗实现停火;雅典奥运会,朝韩两国运动员在统一的旗帜下步入会场。
现如今,素称和平之邦的中国迎来了和平的使者——奥运盛典。这个东方的文明古国为奥运的和平精神添加了中国元素,注入了新鲜血液。回顾历史,中国的悠久文化同样渴望和平、追求和平。“和合”可谓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即为和谐,从最初表示乐音的和谐,引申为天地万物、天人以及人际的和谐;“合”即为融合,是处在和谐条件下的融合,而非强制性的杂糅。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夫文,止戈为武”,让炎黄子孙懂得,真正地抵制暴乱,是永远地放下武器,这样才能和平,社会方能休养生息;儒家思想中的“礼之用,和为贵”,更是让和平观念扎根于世人心中。从大禹的“化干戈为玉帛”,到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再到“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中国前进的每一步自始至终都从“和合”的角度出发,都与和平相伴。
回顾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国一直秉承奥运主张休战、追求和平的精神,从“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核心理念,从奥运歌曲的全球征集到“福娃全球送吉祥”活动,从“北京欢迎你”的唱响到“祥云”“和谐之旅”的圆满结束,从《奥林匹克休战决议》的提交到“和平友谊墙”的启动,2008年北京奥运会沿着和平之路一路走来,来到这个始终热爱和平、追求和平、致力于和平的国度。
奥运会不可能在瞬间改变世界,但我们有理由期待,从古代奥运会传承下来的和平理想将感召各国和地区人民为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