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台风一场接一场,每一场都有好听的名字,仿佛神女临幸大地,天空的云在傍晚到夜晚行走得极其磅礴,半片天半片天地迁徙,像是赶着盛大的聚会,其状惊人,地上常有呆呆的人伫立街头,脖子向后折90度直角。长久的望天。
北方人不懂南方这些诡异气象。就像南方人也不会懂得北方。本月,北京有奥运。作为一个国民,我关于首都的印象来自哪里?电影提供的内容,其实和我们日常与北京的接触总是两样,但却是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比你欺身而近似乎更为真实。
假如一个外国人奥运月来中国,要了解北京的汁味儿,用一张电影推荐单,该有:《骆驼祥子》、《霸王别姬》、《阳关灿烂的日子》、《北京杂种》、《夜宴》和《集结号》之前的全套冯小刚贺岁片,还可以附带推荐一部电视剧《和青春有关的日子》。
无疑,假如外国友人能全部看完上述片子,他一定会被抡晕。但是,我想他在晕乎乎的状态中,一定会有迷恋。这是怎样一张驳杂的电影菜单啊。接触一个异邦城市,信息量越驳杂越好,陷进去,先不用思考,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感知调遣自己的兴趣,展开逐味的历程。
我还记得我们是小学时学校包场去看的《骆驼祥子》,包场的理由大约是小朋友们要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老北京城里头,虎妞儿的那张大脸,到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祥子的新车新汗巾时隔这么多年回想还是雪白雪白的,演小福子的女演员叫殷新,曾经闪亮过两年的,现在已不知何处。
《霸王别姬》是陈凯歌最成功的宏大叙事。北京的背景下,史诗般的意图,丰富曲折的命运,现实与戏剧的交错,道尽中国一段史。凡人、名角、文化、政治的多重看点,也在一个大构架内结合得当。自此之后,陈凯歌就仿佛用尽才能,再也无法走好他最心仪的那种宏大复杂的平衡木,徒剩匠气。
《阳光灿烂的日子》是我个人心中榜单的前十名了。这个片子并不能代表北京人的童年,它仅仅叙说北京大院孩子们的文革童年。姜文的导演天才毋庸讳言。当你看腻他的表演,你会发现这个聪明人在导演方面的创意永远如深山泉水一般活泼泼,不可捉摸。到最近的《太阳照常升起》,很多人以为他完了,谁知没有,他依旧能够诡异地升起,充满魅力——这个电影的意义根本没有得到足够多人的认识。
假如缩小范围,只要迅即了解当代北京世态人情,就看冯小刚好了。专业人士爱批冯氏喜剧,没有关系,我不会掩饰我喜欢冯小刚前期的贺岁片,就像我不会掩饰我喜欢007系列,喜欢好莱坞很多胸大无脑之片。一定要说到意义的话,这些电影承担了生活中轻松诙谐的意义,即使废话,也有意义。《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合成起来,叫人笑叹北京这个地方“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纷纭社会中的种种世态人像,用北京人惯使的夸张调笑,针针见血抵穴,叫人笑得打滚,经典片段和台词口口传诵都成了流行段子,多少年过去了,一提起来大家还能会心地接应和对视大笑。
尽管电视剧《和青春有关的日子》硬伤无数,故事拖沓,结尾俗套,这些竟然都不能掩去精彩血肉。要拿片言只语来概括它的话,这是一部关于北京贵族子弟的成长断代史。想了解摇滚,就去看有崔健的《北京杂种》。要了解北京某一类边缘人群的残酷青春,很可以去看一看路学长的《长大成人》。其实还有一个很好的电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就是大约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北京你早》,写的是北京几个特别普通的年轻人的平凡生活,马晓晴演的女主角。这么说起来,上海女孩马晓晴演过不少北京女孩,演技一流,风头很劲,如今却也杳如黄鹤了。记得这个电影有清晨太阳从北京城边缓缓升起的镜头,拍得很漂亮,很平凡,很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