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潮流始祖马赛族
出发前已对马赛(Maasai)族略有所闻,在肯尼亚70多个部落中,骁勇善战的马赛族最有名,女人身上戴满色彩鲜艳的珠宝首饰,男人则穿上据说可以赶走野兽的传统红色格子毛毯Shuka,加上粗腰带,实在型到爆。
从前,男族人14岁开始就要当战士,到森林杀狮子,把狮子牙带回家才算英雄,今天马赛人以畜牧为生,年轻一辈学懂英文,则当导游又或到酒店工作。
导游安排我们去看土人村,一心以为马赛人都是见钱开眼,谁想到会被他们乐天友善的性格所感染。我们乘飞机到马赛马拉国家保护区,在飞机上看到地面上一个个咖啡色的圆圈,大惑不解,后来进去才知是马赛村。
“Sopa!Sopa!(你好)”族长与年轻的族人前来欢迎我们。数十间平房围成一个圈子,中间是放牧的地方,地上满是牛粪,此刻大家来不及计较,因为女族人已一字排开准备献唱,她们脸上还带着一点害羞,偶而偷笑,偶而交头接耳,一看就知不是那种商业化的土人表演。男族人说得一口流利的英文,带我们参观房间,又耐心地讲解独特的文化习俗。临走前我们到村子后方的市集游逛,妇女们都会死缠滥打,我们买得安心称心,最后捧着大包小包离开。
拉姆:600年前郑和曾到此一游
600年前郑和下西洋来到肯尼亚,第一个登陆的地方就是南部的拉姆(Lamu)小岛,想不到这个至今仍保留原始纯朴一面的小岛曾经是个重要港口,阿拉伯、波斯、印度商队乘着帆船飘洋过海,把象牙、香料、布匹、水果、奴隶等带来以物易物,流传到肯尼亚的还有深厚的阿拉伯文化,混合了非洲本土的文化习俗,就形成这里独特的斯瓦西里(Swahili)文化。
我们乘着阿拉伯流传下来的单桅三角帆船来到拉姆,像进入了另一个国度,前来迎接的酒店职员Abu头上缠着头巾,街上的妇女多以黑纱蒙面,随街可见回教寺庙。“拉姆城(Lamu Town)是小岛最主要的小镇,只有17000人。”Abu边带我们到酒店边说。
拉姆城沿海而建,只有一条大街,其余的都是九曲十八弯的小径,岛上几乎没有车辆,峡路相逢的往往是肩负起小岛主要交通运输工作的驴子,抬头看到处都是18世纪的以石灰和珊瑚建成的古旧建筑物,古城的风貌跟几百年前没两样,难怪在2001年被Unesco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小渔港无时无刻都一派宁静闲适。古城内尽是迂回的窄巷,传统房子以珊瑚和石灰而建,从墙上可以看到外露的珊瑚。
要体验小城的悠然闲适,最好以双脚漫游。“这里治安很好,放心走吧。”Abu看穿了我的犹豫。果然,迎面而来的是一张张笑脸,“Welcome toparadise!”海边留着爆炸头的沙滩小子说,“Jambo!(斯瓦西里语中你好的意思)”那边坐在屋前乘凉的老人家挥挥手。走到回教寺前,是一群既怕丑又好奇的小孩子,举起相机向他们拍照就全部逃走了,把照片给他们看,又迅速围上来七嘴八舌地细说,可爱极了。
Abu没说错,在小城中溜达,原来真的可以放下顾虑,忘去烦忧,此刻不禁问自己,我身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