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不如建一个活的相声博物馆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7-31 09:24:11

  【尖锋话题·相声博物馆】

  扇子再重要,也不如段子重要;追思再重要,也不如拓展重要;纪念大师再重要,也不如塑造大师重要;让相声活在真空的精美玻璃展示柜里再重要,也不如让相声继续活在亿万人的心里重要。

  我对姜昆有两个印象。一个是当年的相声演员姜昆,他年轻,活泼,俊朗,蓬勃,亮亮的嗓门,大大的眼睛,总是站在一个干巴小老头儿的身边,给大家讲出他那些奇怪的经历,古怪的念头。全国人民都知道他有一回星期天去北京动物园转悠时掉进了老虎笼子,还有一回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就给关进了电梯。另一个,是如今的姜昆,似乎并不再说相声,更多的时候,我们见到他在当评委,当嘉宾,发表讲话,参加会议。最近听说的消息是,他要筹资5500万,建一个相声博物馆。

  而同时,我对相声也有两个印象。一种在庙堂,一种在乡野;一种越看越像落寞的白头老宫女,强颜欢笑硬撑着场面,有时候耐不住寂寞了,就干脆倚门嗑瓜子顺便骂骂闲街,另一种,似乎越来越被挤兑成了落草为寇的山大王,率领儿郎攻城略地招募人马,各地百姓拍手称快开城相迎;于是,一种说另一种是等而下之的糟粕,走得再远,也是邪门歪道,另一种说这一种是尸位素餐的废物,欺行霸市,只为打压异己……

  这样的界定与描述,只是旁观者管窥所见,未免不够严谨,但相信也并不太虚妄。这样的一个局面,无论哪方占先,无论谁受了打压,显然都并不利于相声的真正发展与振兴,最优的解决方案,恐怕还是要让这两种相声最终走上并存合作、交流融汇、共同繁荣的道路,停止无谓的内耗才好。而事实上,我觉得,姜老师作为相声界最举足轻重的领袖人物之一,恐怕是最有能力促成最优局面的人。当然,如果选择的对策是无视分歧、激化矛盾、助长对立,那就可能是两败俱伤。

  我相信,姜老师当然比我们清楚中国相声界的现状与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无非是对相声演员、对相声作品、对相声发展现状的不满意,于是,姜老师要用5500万元修个博物馆,摆上他自己珍藏的“侯宝林的大褂儿,刘宝瑞的扇子,还有马季的手稿”,以及其他一些珍贵的相声文物。似乎这也是个振兴相声的办法。

  修一个博物馆,为相声及历代相声先贤树碑立传,供人纪念追忆,本是好事。可是,我还是难免觉得,大家是否亲见过侯宝林的大褂儿、刘宝瑞的扇子,跟能否振兴相声,能否涌现出更多好的相声作品、相声人才,似乎并没什么关系。修建一个陈列旧物的相声博物馆,同骂几句“糟粕”一样,似乎并不能带来蒸蒸日上的相声事业,层出不穷的相声新人,雅俗共赏的相声作品。“糟粕”与否从来都由观众与市场评判,博物馆也从来不是救相声的妙药仙丹。

  所谓“相声博物馆”,或许也有两种建法。一种有形,一种无形;一种是死的,一种是活的;一种修建在某条街巷之中,一种扎根在亿万人的心底;一种为过往而造设,一种为未来而构筑———扇子再重要,也不如段子重要;追思再重要,也不如拓展重要;纪念大师再重要,也不如塑造大师重要;让相声活在真空的精美玻璃展示柜里再重要,也不如让相声继续活在亿万人的心里重要。

  如果有机会说说我的建议,我想说,这5500万,连同这大把的时间精力,不妨先用在真正的当务之急上。都说相声没新人、没新作品,这些资源若是好好利用,得激励出多少优秀的相声作品、培养出多少优秀的相声人才?修博物馆的事儿,十年、二十年后再开始都不急。

作者:    来源: 新京报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