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7月30日电 昨晚的中塞对抗赛里,国奥队在上下半场展现的是截然不同的打法套路和表现。上半场比赛,国奥队更多体现的是执行教练殷铁生的思路,下半场队伍才在打法和人员上向杜伊科维奇的要求回归。
首发阵容,殷铁生对20日中澳比赛主力阵容进行了局部调整:左前卫姜宁取代了崔鹏,后腰赵旭日取代了周海滨,中后卫万厚良取代了冯潇霆。由姜宁、赵旭日、郑智、蒿俊闵四人组成的中场,应该说更符合中方人士的意见。但是,就这个中场在上半场几乎没有什么作为,和锋线上韩鹏郜林搭配结合起来,整体表现稀疏平常,主动权几乎拱手让给了疲劳不堪的对手。尤其是右前卫蒿俊闵、后腰郑智和前锋韩鹏三人的表现,应该说相当平淡。蒿俊闵除了第14分钟那记右路前场任意球,给了韩鹏一次头球攻门机会,更观众留下更多的印象就是频繁的失误。他的盘带、传球,都没有丝毫体现。而韩鹏在登场的45分钟时间里,也就完成了那一次射门,其实在前45分钟时间里中国队也仅有那一次射门。按照中方心目中的主力大腕球员组成的主力阵容上半场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防守反击,而仅有的几次反击也因为推进速度太慢被对手轻易化解。
下半场中国队的调整,先后换了五名队员,除了补时阶段吕建军换下姜宁是因为姜宁抽筋被动换人,其他都是有意识调整人员和战术。首先是下半场开始就用陈涛、崔鹏换下韩鹏和蒿俊闵,崔鹏打左前卫,陈涛打右前卫,姜宁则由原来的左前卫位置顶到了锋线上。这次换人,让国奥队的表现有了巨大变化:右路进攻马上打活了,左路进攻也比上半场有进步。两边路的快速冲击,让本来就体力不足的对手控制不住比赛。下半场前十分钟,中国队就郑智、陈涛完成了三次射门。其中后两次射门都是由两个边路之间的大范围转移创造出来的。接下来董方卓和朱挺的上场延续了中前场的活力,又制造了几次机会。下半场的边路快速冲击,两边路之间转移,都是杜伊科维奇当初一再强调的,在中塞比赛的后45分钟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执行教练殷铁生刻意模糊了国奥队在上下半场表现和人员安排的差别,只承认全队下半场的表现比上半场更为理想。记者也在赛后专门了解了上下半场国奥队反差甚大的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比赛里场上队员和位置的调整,是包括杜伊科维奇在内的教练组成员集体研究确定的,但是队员们可能是习惯了过去的战术打法,所以下半场自己就打回到过去的路子上了,“比赛里主要还是场上队员们根据情况自己在判断和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