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张孟苏事件所幸没变成“虎照门”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7-21 08:58:30

  在记者连日调查下,湖北低分女孩因助人为乐行为被新加坡高校录取一事暴露出诸多漏洞。昨日,西南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向记者确认,该校并未派教师前往武汉招生,也没有老师在武汉大学接受过张孟苏撑伞助人为乐的行为。与此同时,记者在张孟苏的家乡湖北黄冈红安县二程镇铁匠岗村展开调查,该村村支书向记者透露:6月10日,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张孟苏与舅舅韩德才找到他,“因为要出国留学”,请他帮助办理身份证证明。对于这个办理证件的时间,韩德才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予以确认。(7月17日《新闻晨报》)

  记者的上述调查表明,张孟苏此前介绍的“因高考不理想,所以参加招生会,帮助西南大学老师,被新加坡高校录取”存在着事实和时间逻辑上的错误。对于上述记者调查的事实,张孟苏的辅导老师何卫星并不像之前接受采访那样急于反驳,多次沉默之后,他表示:“对于这件事,我已经无话可说。”

  看来,张孟苏因助人行乐被新加坡高校录取一事,背后真有某种“猫腻”。

  而我想说的是,所幸经记者的深入采访和相关方面的即时证实,使得“张孟苏事件”真相露出了端倪,没有演变成“虎照门”那样的扯皮事件。

  张孟苏事件和“虎照门”确有某些相似之处。比如,“虎照门”的核心问题是,周正龙到底是不是亲眼见到华南虎而拍的“虎照”,而“张孟苏事件”的焦点则在于,新加坡高校到底有没有因为张孟苏助人行乐而破格将其录取;“虎照门”有原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这一权威领导力挺周正龙,“张孟苏事件”则有张孟苏辅导老师何卫星坚称张孟苏被新加坡高校录取的事不会有假;“虎照门”致使众多专家深入陕西镇坪实地考察,“张孟苏事件”则引发关于国家教育体制、高考招生模式的讨论等等……

  但二者间也有明显不同。最根本性的不同在于:“虎照门”系周正龙为了骗取奖金、相关官员为了捞取政绩而发生;“张孟苏事件”呢,除了自我炒作,似乎没什么更不可告人之目的——也许有,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探究。

  “张孟苏事件”原来是个“乌龙新闻”,无疑使那些借题发挥,纷纷批评中国教育弊病(特别是高考招生模式)的专家学者(普通受众尚情有可原)有点难堪。他们口口声声说新加坡“不拘一格降人才”如何如何值得我们学习、反思,可新加坡政府所属的全部5所理工学院均否认录取张孟苏一事;同时,也暴露出某些媒体的浮躁。就连西南大学到底派没派教师前往武汉招生以及有没有老师在武汉大学接受过张孟苏撑伞助人行乐的行为都没搞清楚,就迫不及待推出了“张孟苏因助人行乐被新加坡高校破格录取”这样的敏感新闻,不知新闻纪律意识和虎假新闻防范意识都到哪去了?!

  好在还有执着追求真相的记者,一路“穷追猛打”,终于弄清了西南大学并没有派教师到武汉招生(自然没有教师接受过张孟苏撑伞助人行乐的行为)、新加坡5所理工学院均没有录取张孟苏等关键性事实,使得“张孟苏事件”基本可告一段落,不致像“虎照门”那样迷雾重重,旷日持久,劳民伤财。

  我们需要对中国教育进行关注和思考,但不需要以“张孟苏事件”为契机。我们的舆论氛围更不需要“张孟苏事件”这样的“乌龙新闻”。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