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7月18日电 双鸭山曾以"重工业之城"的风采,构建起我省东部地区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框架,如钢铁、煤炭、机械制造等。曾经罩满光环的煤城双鸭山,由于体制、机制等等多种原因,一度跌入低谷。2004年4月,国家全面启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再一次把双鸭山推上改革与发展的前台,进入了改革攻坚的主战场。
记者在对安绑河两岸的工业园区进行采访时,深刻感受到了这里发生的变化。
原来在老钢联工作,现任建龙钢铁公司今年49岁的工人李宝昆,前不久搬进了新买的商品房。提起自己的新房,李宝昆感慨地说:现在我不仅敢想,而且有能力去实现它,因为企业效益好了。
“那变化可老大了,一个是我们都有稳定的经济收入了,我过去八百多块钱,现在我挣二千元了,全体职工很满意,另一个就是我们有了信心和动力!”
市发改委主任汪世君告诉记者,三十年来,我市地方工业收入从人均不到一百二十元到现在的人均收入六千七百元。尤其在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推动下,现在全市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53亿9千万元,比去年增长12.3%,增幅2.3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8.6亿元,是过去三十年经济总值的一百三十倍。我们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是八十五项,项目总投资是三百八十个亿,这些项目到位资金是四十二个亿,拉动了全市四个百分点,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三十年来,双鸭山最大的变化就是全市的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从失落、埋怨转变为现在的树立信心,谋求发展。人人在盼振兴,谈振兴。新的双鸭山人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行着更高、更快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