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假如蒋方舟被新加坡国立大学录取?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7-17 09:09:42

  每年高校录取的时候,总会有许多话题,被炒得沸沸扬扬、热热闹闹。

  今年也不例外。

  眼下最热的两个话题,一是“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被清华大学录取,一是湖北少女张孟苏被新加坡一所大学录取。

  虽然两者录取的情况基本相似,都没有完全执行“唯分数论”,而是破格录取。遗憾的是,蒋方舟的录取受到了公众、舆论的普遍质疑,张孟苏却受到了公众、舆论的普遍褒扬,并因此引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

  我不知道,公众也好,舆论也罢,围绕蒋方舟、张孟苏争论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对清华大学录取蒋方舟提出那么多的质疑,而对新加坡大学录取张孟苏给予那么高的褒扬?难道新加坡大学录取张孟苏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而清华大学录取蒋方舟就是走“后门”吗?

  很显然,围绕蒋方舟、张孟苏出现的观点“两极分化”,是公众和舆论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这里,我们不妨作个假设,假如蒋方舟被新加坡国立大学破格录取,公众、舆论又将如何议论和评论呢?要知道,蒋方舟可是90后中才华横溢的青少年作家,是被公认为能够成大器的年轻才俊。如果蒋方舟被外国大学录取,公众、舆论是否会对清华、北大等大学提出质疑呢?是否会认为清华、北大等中国大学不善于发现和录取人才呢?相反,如果张孟苏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公众、舆论又将如何评价呢?还会认为清华大学是伯乐吗?是重视素质教育的典范吗?

  实事求是地讲,无论是蒋方舟还是张孟苏,能够被清华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录取,其实都没有什么可质疑和争论的。清华大学录取蒋方舟没有错,因为,他们看中的是蒋方舟的思维和对问题的看法,是蒋方舟独特的思想和观念。如果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她也不可能成为90后的姣姣者,成为较有名气的青年作家。而张孟苏被新加坡大学录取,也不仅仅是公众和舆论所谈论的,仅仅是一次“偶然”的助人为乐。她真正依靠的是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网络英语综合技能三等奖,全省书信作文大赛一等奖、英语口语三级等综合成绩、综合素质。如果没有这些条件,张孟苏别说做一件好事,就是做十件好事也未必能够得到新加坡大学的“青徕”。

  归根结蒂,蒋方舟和张孟苏的破格,都在于自身的综合素质。离开综合素质,她们都不可能如此“幸运”。

  其实,在今年的高考录取工作中,能够称得上破格的,也并不仅仅只有蒋方舟和张孟苏两个人。北川中学的申龙和王佳明不是因为在抗震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分别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破格录取了吗?有谁会对他们的录取提出质疑呢?

  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一边强调要加强素质教育,不要一味地看待分数,一边又对大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录取学生提出种种质疑呢?如此,又如何去推进素质教育呢?

  也许,这就叫国情。当我们被某种落后、腐朽的制度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却又常常想方设法、竭尽全力地去保护、维护这种落后和腐朽,使改革难以推进,使改革者身处逆境。如果我们真的希望推进素质教育,真的希望学生都不要成为分数的奴隶,那就应当对大学某些打破陈规的做法予以支持和褒扬,而不是谴责和质疑。更重要的,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全才”,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全才。在这方面,日本早就进行了改革,培养学生的专长,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不是“万精油”式的人物。

  所以,面对蒋方舟和张孟苏的破格,我们没有必要给予那么多的极端评价,清华大学录取蒋方舟不是盲目开绿灯,新加坡大学录取张孟苏也不是独具慧眼,只是立足点不一样罢了。

作者: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