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7月14日电 农忙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闲时,“打扑克、唠家常”,这曾是乡村生活的主旋律,是昔日农民带给我们的印象;而今走近友谊县,这里的农民却带给我们全新的感受:“生产有‘管家’、技术有‘顾问’、管理有‘长工’ 、服务有‘保姆’,学会享受、懂得品位、讲究质量、快乐生活”。
“是改革开放让我们‘庄稼汉’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新变化”。面对记者的采访,友谊的广大农户们异口同声。
一
社会进步了,时代前进了,友谊县的农户也不甘落后,跟着新潮“蹭蹭”往前撵。种起地来,不再去“傻练”“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笨功”了,他们下功夫“苦练”出了“四两拨千斤”的“绝技”。
生产有“管家”,技术有“顾问”,管理有“长工”,服务有“保姆”。满身新观念、新本领的农民活得比城里人还潇洒,还“牛气”。
兴盛乡宏坤村农户王相军,早些年种田小打小闹,一年辛辛苦苦,到头累得够戗只够温饱。靠党的富农政策和科技种田,如今成了“冒富哥”的他为省心、省力,做起了“甩手掌柜”。从2000年起,扩大水稻生产规模的王相军把一名懂行的老稻农请进家门做“管家”,全面指挥300多亩稻田的全年生产;接着花重金聘请了一名技术人员当科技“顾问”,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技术指导;他还雇用了一批常年及季节性的打工人员,作为自己农田管理和服务的“长工”和“保姆”。合理有序的生产管理、科学先进的技术措施,使王相军每年坐在家里就收入三五万元。
时下,像王相军这样的农民在友谊县有很多。从自己兜里掏出一笔资金支付技术、管理、服务和劳务费,他们觉得值。因为这些头脑灵、目光远、观念新、赚钱巧的农民,在心底里早就整明白了一笔账:雇请来的“管家”、“顾问”、“长工”和“保姆”们,身价虽不低但回报率却更高,同时清闲下来的自己还有精力干其他事。
二
百平方米砖瓦结构的住房,外墙瓷砖罩面、房盖彩钢红瓦,上面还矗立着太阳能;房前屋后,看不见乱堆的柴火、乱放的垃圾和乱跑的家禽,只见红花绿草,绿树成荫;砖围墙、铁大门的大套院内,大铁牛、小三轮和两轮摩托车显示出主人家的富有。
装饰一新的室内,地下铺的是溜光锃亮的地板砖,棚顶吊的是节能组合灯,雪白墙壁上挂的是书画和各种装饰物;客厅内,高贵的实木家具,一应俱全的新型家用电器;书房中,桌子上摆着电脑,书柜里堆满了各类书籍……
在友谊县东建乡永林村,这样的新型住宅格局和家庭文化气息随处可见。
“屋内有上下水,洗澡用太阳能,做饭电气化,看电视是有线,还有能上网的电脑,俺们农民现在的生活不比城里差。”说此话的村民霍胜海脸上露出了自豪与幸福的神态。
在村民徐华全投资10多万元盖好的130平方米的新家,摩托车、手机、电话、音响设备、电脑等时髦物品,一样都不缺。徐华全谦虚地讲,他家的生活水平在村里仅占中上等,比他家富裕几倍的人有的是。但要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家可绝对属得上。
“过去挣来钱,藏着掖着,不敢花。现在,俺们可不这么想了,只要政策好,农民的致富路就不会断。有了钱,俺们也开始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
农忙时,地里科技种田,地外打工赚钱;闲暇时,家中唱卡拉OK、上因特网;屋外扭大秧歌,健身娱乐。永林村一名村干部直言:现在村里人均年收入在五六千元以上,生活富裕起来的农民思想很新潮,也开始讲究起生活质量来。
“走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旧生活习俗,争做能勤劳致富、会享受生活、有文化、讲文明的新型农民”。这就是在建设新农村中,友谊县广大农民最时尚的新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