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的地方调研已被解读为政策微调的先兆。下半年政策有何变化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令人翘首以待。农业和奥运题材等强势品种纷纷大幅跳水,显示不同资金属性之间的博弈特征。
宏观
市场关注密集调研后政策动向
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遭受了严峻考验,自然灾害接二连三,国际经济环境错综复杂。这些冲击使国内通胀水平不断攀升,股市“跌跌不休”、楼市拐点初现、外贸增幅回落等等相继发生,经济增速放缓迹象明显。
7月份作为一年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历来尤为重要。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总结,下半年具体政策的规划,都将会在七月彰显。据各大媒体报道,进入2008年7月份以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王岐山、商务部长陈德铭、副总理李克强等先后赴江、浙、沪、鲁等各地,就经济运行、金融外贸、企业脱困等议题进行调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赴港前也专程到广东等沿海地区考察经济运行及企业发展情况。
如此密集的地方调研,绝非偶然。中央领导人直接到一线了解经济运行真实情况、前期宏观政策的真实效果、以及各个领域以及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看到政府稳定经济运行、健全市场体制的决心之明确。
自3月份到目前为止,温家宝总理经济形势的表态沿下列记录而显现轨迹:“3月18日,今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6月24日,形势比预料的要好”;“7月6日,当务之急是防止经济下滑”。温总理强调将“经济”和“物价”放在前列,“控制物价和抑制通胀”从宏观调控的“首要位置”提升到“突出位置”。值得重点关注的是:此前的“适度从紧”字眼不再出现,“防止经济下滑”已经被放到“物价控制”的前面。
王岐山实地考察山东地区的部分外贸企业及商业银行,“人民币升值、宏观调控对企业的影响”、“反洗钱与防热钱流入”等等,均进入了其调研视野,且重点强调“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大防范金融风险力度”。
李克强赴浙江温州、杭州等地,考察了一些轻纺、机电和高新技术企业等,着重表示“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和灵活性,地方政府要加大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解决面临的具体困难的措施力度”。
众多表态,向市场传递的一个信息是:总体经济形势上,基本面向好且在预控之中,前期宏观调整效果彰显,但是宏观调控开始遭遇新的任务——既要防止经济由偏快转为过热,抑制通货膨胀,又要防止经济下滑,避免大的起落。2008年下半年,通胀高企和增长放缓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基调,宏观调控将被赋予更多“灵活性”,及时地根据经济实时走势微调政策制度。微观层面上,在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对行业领域“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大规模调研的展开,已经被解读为政府扶植政策出台的先兆。对于股市,这可能是值得期待的机遇。(天证投资)
盘面
尾盘跳水显现场内分歧加大
经过了连续三个交易日的上涨后,周四A股市场冲高回落,沪指在2950点上方遭遇到沉重阻力,尽管水泥、建材板块整体表现强劲,但以隆平高科(28.06,-2.39,-7.85%,吧)为代表的农业板块临近尾市大幅跳水,拖累两市股指迅速走低,收盘沪指失守2900点整数关口,两市成交合计仍然超过1500亿元,显示多空双方争夺异常激烈。
尽管上证指数重新回到2900点上方,但从宏观经济、外部环境以及供求关系看,A股市场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周边市场动荡、原油价格的波动以及大盘股发行动态等,都将成为左右市场短期走势的主要因素,诸多不确定因素导致市场博弈特征明显。目前A股市场仍然处在寻找合理估值水平阶段,市场参与各方也处在不同的博弈状态,比如流通股东和限售股东、机构投资者和中小投资者、公募和私募等等。因此随着市场反弹的深入,市场博弈程度明显加剧。值得关注的是,虽然进入7月份以来,基金净值整体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但从有关统计数据看,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仍然呈现了一定的净流出状态。而随着题材股的反弹已经呈现如火如荼的态势后,周四随着东方明珠(13.59,1.24,10.04%,吧)、中国船舶(88.31,6.06,7.37%,吧)、三一重工(23.53,2.14,10.00%,吧)等基金核心品种的大幅启动;而隆平高科、北京旅游(22.74,-1.45,-5.99%,吧)为代表的农业和奥运题材等强势品种却纷纷大幅跳水,显示出不同资金属性之间的博弈特征。
从基本面来看,宏观经济长期的担忧并没有化解,目前的反弹仍属于技术反弹性质。尽管市场已经历了八个多月跌幅超过50%的调整,但只要基本面因素无实质性改观或强劲的“外力”干预, A 股市场整体系统性机会仍然相对有限。而在经过了近三个交易日的普涨后,个股、板块分化的走势将成为市场主流,因此,只有把握板块轮动节奏才能获取一定的超额利润。(智多盈投资)
操作
关注半年报业绩超预期板块
进入七月份后,上市公司业绩的披露将进入高峰期;在未来的两个月中,投资者将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上半年上市公司的运营情况。可以说,市场对本轮半年报的关注度应该是较高的。主要原因是,08年以来我国经济开始面临着滞涨的难题,投资环境、经营环境的恶化使得投资者对未来经济的前景并不乐观。
对于产业链相对完整、产品定价能力强的上市公司而言,即使下游需求量有所减少,但在毛利率提升的情况下,盈利情况可能比预期中好一些。根据Wind的统计,在预增的258家上市公司,化工行业预增的家数最多,共46家。原油价格走高,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化工行业较高的景气度。根据以往化工行业的周期特点,一个完整的周期大约为7―8年,而价格高峰期一般持续18―24个月。如果以2003年作为本轮景气周期的起始点,则08年行业仍然处于景气高峰附近。
化工行业的子行业相当较多,具体包括MDI、TDI、BDO、DMF等聚氨酯材料,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环氧树脂材料,PVC,与及钾肥、磷肥、尿素的化工产品等。在挖掘这些子行业的投资机会时,主要有两大思路:一是产品具有提价能力,或者产品已经提价的上市公司,二是产业链相对较长,成本优势相对明显的上市公司。
按照第一点思路,投资者可以关注的子行业有钾肥、磷肥、尿素,TDI、DMF、PVC、PVA等。钾肥方面,加拿大、白俄罗斯及德国等掌握着绝大部分资源,这使得钾肥价格可以保持着长期持续上涨的良好势头。上市公司方面,主要有盐湖钾肥、ST盐湖(88.12,0.00,0.00%,吧)、冠农股份(66.81,-1.53,-2.24%,吧)、中信国安(13.90,-1.13,-7.52%,吧)等。其中,中信国安的钾盐产能08年开始释放出来,未来两年内硫酸钾镁肥将由30万吨扩大至55万吨,氯化钾产量将由4万吨扩至20万吨,此外,碳酸锂的产量将由目前的0.8万吨扩大至2.6万吨。以上项目的规模扩大将推动公司未来几年内快速发展。
磷肥方面,全国约10%的磷矿石产能下降,对石材价格上涨有很大拉动力。上市公司方面,包括兴发集团(27.19,-1.63,-5.66%,吧)、湖北宜化(19.60,-0.54,-2.68%,吧)、六国化工(13.54,-0.92,-6.36%,吧)、澄星股份(12.70,-0.89,-6.55%,吧)等。其中,兴发集团的资源优势(2518.688,-42.51,-1.66%,吧)较为明显,并延伸至下游的磷化工产品,但产品主要中低端为主,盈利能力不高。相对而言,澄星股份在宣威磷电、弥勒磷电两大项目投产后,经营情况将可能大有改观。
按照第二点思路,关注产业链相对完整的上市公司,主要以煤化工等上市公司为主。例如,煤化工中的煤焦化细分行业,即通过煤炭焦化后生成电石、乙炔,最终合成聚氯乙烯(PVC)。在当前电石、PVC价格齐飞的情况下,拥有电石资源的上市公司,将明显受益于PVC价格的上涨。主要上市公司包括中泰化学、英力特(21.88,-0.40,-1.80%,吧)、新疆天业(10.82,-0.48,-4.25%,吧)等。
此外机械等制造业、医药、信息技术、房地产的预增家数也相对较多。也就是说,在市场不断回暖的情况下,以上提到的行业由于有基本面的支持,在后市中将有望得到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