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农村媳妇赡养丈夫及八智障哥哥姐姐27年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8-07-10 09:19:15

  东北网双鸭山7月10日电 岚皋县城关镇梨树村农家女王务美,27年如一日地赡养着丈夫8个智障的哥哥姐姐。

  意外家里多出8个智障兄姐

  1981年,家住在岚皋县滔河镇金淌村的农村姑娘王务美,经人介绍嫁给了离过婚的岚皋县城关梨树村村民陈乾坤。婚前,王务美对这个家的了解仅限于老实的陈乾坤本人,年逾古稀的双亲,还有前妻留下的女儿。结婚后的王务美突然发现,家里竟多出8个智力低下的聋哑哥哥和姐姐。面对这一切,虽然一时间感到难以容忍,但天性善良的王务美最终选择了默默接受。

  憨厚的陈乾坤向王务美坦承,一家人当时之所以隐瞒这一切,就为了把新媳妇能顺利娶进家门,让这个摇摇欲坠的家能多个照应。对于时年刚刚20岁的王务美来说,上要承担照顾年迈公婆痴哥傻姐,下有不到两岁的女儿,肩头担子异常沉重。那些不分白天黑夜的日子,让自幼出身同样贫困的王务美没少落泪,但倔犟的她却没有想到过逃避和退缩。相反,在与痴哥傻姐相处的日子里,让她更添怜悯之心,也更加同情丈夫的境遇,她告诉丈夫:自己一辈子不会变心,哪怕是吃糠咽菜,也要和他一起把这个家撑下去。妻子的一席话,让陈乾坤泪流满面。

  只字不识的王务美靠勤爬苦做,和丈夫把这个特殊的家开始打理得井井有条,在磨砺中她变得更加干练泼辣。经营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从青年走到中年,王务美的生活中连“打个盹儿”的机会都没有。

  真情感动傻哥哥知恩感恩

  陈家共有8个智障兄妹,有痴有哑,有聋有傻,仅有两兄弟能勉强下地干点杂活,其他几个就只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且随时要人看管,稍不留心就打架闹事。刚过门那阵儿,整天面对8个性格各不相同、说话叽里呱啦,甚至对她怀有敌意的聋哑人,王务美哭笑不得。她知道,要把这个家打理好,关键在于要赢得他们的信赖。她开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在让他们吃饱穿暖的前提下,用心体会他们的想法然后尽量满足。每个春节,细心的王务美总要给这几个痴哥傻姐缝制一身新衣。遇上谁头疼脑热,她总是跑前忙后,寻医问药。在陈乾坤的印象中,妻子对几个哥姐从来不叫名字,而是亲切地叫“二哥,四哥”,虽然他们什么都不懂。

  王务美的爱心经营使这个大家庭充满了温馨,更坚定了永远不离开这个家的想法。女主人给我们讲了这样两件小事。那时刚结婚不久,一个傻哥哥病得很厉害,大小便失禁,王务美天天给他熬药、喂药,及时给他换上干净的衣裤,直到痊愈。而后,傻哥哥在地里干活不小心拉伤了脚腕,他硬是坚持背回一背篓猪草,回到家时,脚腕已肿得下不了地。王务美说:“哥哥这是在报恩啊,面对那个场面,我的心里既心疼又温暖!”

  去年腊月的一天,王务美进城卖菜途中遭遇车祸,两个傻哥哥不知从哪儿得到了消息,跌跌撞撞跑了好几里山路到医院看她。他们给王务美带来的礼物,只是傻乎乎的微笑,但却令她感动不已。“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双手让家里的每一个人过得更加滋润!”为早点回家干活,王务美在医院勉强待了一个礼拜就硬是回到家中,拆了绷带干活,结果却落下了手腕骨质增生的后遗症。

  执著再苦再累没有申请资助

  27年来,王务美用行动践行自己的承诺,她用真情和汗水赢得了8个智障残疾哥姐的尊敬,她的行动也深深感染着身边的许多人。有人算过一笔账,如果按照现在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月补助100元计算,8个智障人27年的花费将近30万元。

  家里负担很重,陈乾坤夫妇却从来没有申请要求资助,他们说,现在靠双手还能撑起这个家,就不能给政府添麻烦。但镇村发放救济衣物时总惦记着陈家。去年,民政部门特意给安排了2个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名额。今年,县残联又给他们家送去现金3500元,帮助发展主导产业和翻新房屋。社会各界的真情援助,更让王务美感动不已。

  据陈乾坤回忆,1989年前,全家十几口人还挤在两间破草房里,为了改变居住状况,那一年,夫妇俩节衣缩食、东借西凑弄了3000元钱,建起一直居住到现在的石板房。为方便几个哥姐上下楼,直到今年才建了楼梯。这些年,家里的开支主要用在了吃上面,每年光买面条就要3000多元。而家里的收入主要来源于21亩土地和每年出售的十几头生猪。

  期望唯一儿子能挑家庭重担

  解决了最根本的生计问题,这个家开始慢慢变得有模有样。靠着儿子陈坤海在外务工的收入,家里前不久用上了崭新的木椅子,用铁丝和钉子固定着用了几十年的破板凳彻底淘汰了,屋里屋外铺上了光鲜的水泥地面。透过主人家破旧而干净的穿着和眉宇间焦灼的神情,我们能感觉到,这个家由于负担过重生活依然十分拮据。

  王务美坦言,夫妇俩转眼就到天命之年,由于劳累过度,身体都大不如从前。现在,还有6个残疾哥姐健在,其中最长的72岁,最小的59岁。两口子心中隐隐有着同样的担忧:这个家庭今后能够一帆风顺地走下去么?刚刚23岁的儿子能否挑起这个重担?一说起儿子,王务美的眼中流露出无尽的爱怜,她说,家里太穷了,懂事的儿子只上了半年初中就出去打工了,直接学了一门油漆手艺,现在已是一名技艺娴熟的技工。“希望儿子好好干,家里还指望着他呢。”王务美充满期盼地说。

作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